“坐懷不亂”,這個典故大家都很熟,那個可愛的“鋼鐵俠”,真是令人驚歎和不解。主人公柳下惠還被後人稱之為“和聖”,與孔大聖人可是差不多的等級,其實,他的媳婦名氣不在其下,也是響當當的人物,其事迹還被載入《列女傳》卷二《賢明傳·柳下惠妻》中,照耀千秋萬代。
柳下惠,原姓姬,展氏,名獲,字子禽。魯國下邑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如果叫他的本名展獲或者展禽,可能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但一說“柳下惠”三個字,如雷貫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用現代詞比喻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鋼鐵俠”。這位“鋼鐵俠”曾在魯國做士師,就是掌管刑罰獄訟之事的小官。因其“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孔子譽其為“被遺落的賢人”,孟子尊其為“和聖”。
“坐懷不亂”一典故,最早出現在《荀子·大略》中:“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這個故事自漢代起便已被廣為傳頌,作為榜樣而家喻戶曉。說的是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夜宿于城門之中,遇到一無家可歸的妙齡女子。柳下惠恐其被凍死,叫她坐在懷裡,解開自己的衣服把她裹緊,同坐一夜。安安靜靜地沒有發生一點非禮行為。于是柳下惠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用當下的時髦話說就是“鋼鐵俠”,執行力強,撩不動,超人一個。
但這位“鋼鐵俠”在官場打拼的并不怎麼出色,而且有點死腦筋的感覺。《列女傳》說,柳下惠在魯國做官,被貶了三次還是沒有離開,因為他憂心百姓,想要挽救危難。為此,他的妻子有一句城府很深的評價,她說:“這豈不是自輕自賤嗎?君子有兩種恥辱:一種是國家無道而自己身處富貴,這是其一;一種是國家有道而自己身處貧賤,這是其二。現在正逢亂世,你被貶谪了三次,還不離開,差不多也是恥辱的事了。”
“鋼鐵俠”回答道:“衆多百姓将陷入禍害中,我怎麼能不管不顧呢?況且他們是他們,我是我,他們即使赤身裸體,又怎能羞辱我?”這就是鋼和鐵意志,在官場也是一樣的“坐懷不亂”,他繼續恭敬和悅地跟别人相處,擔任着低下的職位。可惜的是壯志未酬,他便早早的去世了。
柳下惠死後,他的門生想要寫诔文紀念他。诔文,即文體名,又稱“诔辭”、“诔狀”、“诔詞”等,哀祭文的一種,叙述死者生平,相當于現今的緻悼詞或哀悼文章,起源于西周的賜谥制度,繁榮于魏晉以後。柳下惠妻說:“你們想要給他寫诔文紀念他的德行嗎?你們還不如我了解他。”
于是柳下惠用詩歌的語言寫下了诔文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誠而與人無害兮。屈柔從俗,不強察兮。蒙恥救民,德彌大兮。雖遇三黜,終不蔽兮。恺悌君子,永能厲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幾遐年,今遂逝兮。嗚呼哀哉,魂神洩兮。夫子之谥,宜為惠兮。”
全面而深動準确地概括了柳下惠的一生,文采斐然,門生們看了這篇诔文,無不贊歎和敬佩,對其中文句竟無一字需要改動。《列女傳》中說,君子稱贊柳下惠的妻子能将她丈夫的美名發揚光大。《詩經》中說:“人能知道其中之一,但不知道其他的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啊!
故事就到這兒,我們唯一遺憾的就是找不到柳下惠妻的尊姓大名,何方人士。這應該是西漢時期規矩吧!男尊女卑,一般女子是沒有名字的。在劉向編寫《列女傳》中,皆是以某母、某女、某妻等稱之,這真是你既然花心血為人家樹碑立傳了,為何還不弄個尊姓大名,封建禮教顯然是吃人的。
柳下惠妻之所以閃閃發光,在于其智慧,她所講述的兩個“恥辱”古訓:“君子有二恥:國無道而貴,恥也;國有道而賤,恥也。”時至今日,仍然曆久彌新、震耳發聩,雖然有點兒高大上而不盡人情冷暖,逼着你或推着你向前,不要忘了柳下惠,要老老實實地學做柳下惠,更不要忘了“二恥”。這“二恥”用當下的話講,可以理解為:“國家富強作為窮人是恥辱;國家落後作為富人是恥辱。”這麼一說,你準備好了沒有!(文/蔡驷 圖/網絡) (圖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參考資料:《列女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