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黃似金,十月膏如玉,每年的9月和10月就是吃螃蟹的最好時節了。蟹黃紅亮豐腴的母蟹、膏如凝脂白玉的公蟹,挑逗着衆多吃貨的味蕾。
然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别有一番顧慮:聽說螃蟹屬于發物,吃了容易複發,今年中秋,這螃蟹到底能不能吃呢?……
接下來,我們就從營養的角度聊一聊,腫瘤患者能不能吃蟹,應該怎麼吃蟹~
一、螃蟹是“發物”?
我們常聽說海鮮及魚蝦類,比如帶魚、鳝魚、螃蟹、蝦等這些食物屬于“發物”,吃多了會導緻癌症複發。但其實,這些食物與癌症的發生及發展,沒有确切的證據支持。
“發物”主要指使疾病加重,誘導舊病複發的食物,通常指與過敏性疾病相關的食物。隻要不對螃蟹這些貝殼類食物過敏,都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二、對腫瘤患者來說,螃蟹是好東西嗎?
當然是!
以常見的大閘蟹為例,大閘蟹富含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E、卵磷脂等多種營養素,營養價值較高。
大閘蟹的可食部分約占1/3,2隻三兩的大閘蟹,可供食用部分(蟹肉、蟹黃、蟹膏)為100克左右。
這100克可食用部分中,蛋白質含量高達22克,而且必需氨基酸比例合理,因此,螃蟹屬于優質蛋白質類食物。
都說螃蟹很肥,但其實它的脂肪酸含量并不高,100克可食用部分中僅含3-4克脂肪酸,和減肥時常吃的雞胸肉差不多,且多不飽和脂肪酸(DHA、EPA等)含量較高,屬于很健康的脂肪來源。
螃蟹中的脂肪酸含量不高,但膽固醇含量較高。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拿大家比較熟悉的雞蛋舉例:單論膽固醇的話,2隻三兩的雌蟹蟹黃≈1個中等大小的雞蛋蛋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前段時間還有報道說,杭州一女子連吃六隻螃蟹的蟹黃後因高膽固醇誘發急性膽囊炎,這也提醒了我們一點,食不過量,好東西也不能吃太多。
大閘蟹中的微量營養素,如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和礦物質(鈣、鐵、鋅、鈉)也較為豐富。需要注意的是鈉含量較高,這也是螃蟹不能多吃的另一個原因。
海蟹中常吃的梭子蟹營養成分與大閘蟹則相差不大,也富含優質蛋白質及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但海蟹中的鈉含量是高于大閘蟹的,所以食用時更應該注意鈉的攝入量。
綜上所述,螃蟹是屬于低脂肪酸、低能量、高膽固醇、高優質蛋白且富含微量營養素的食物,營養價值很高,對腫瘤患者也很友好,隻要對螃蟹不過敏,都是可以放心享用的。
三、螃蟹雖好,也不要貪吃哦!
正常成年人,每日攝入2-3隻大閘蟹,每周不超過2次都是可以的。
腫瘤患者,尤其是同時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脂代謝異常的患者,則更應該注意螃蟹的吃法。
如果血糖、血脂指标都控制在合理範圍,一天可以吃上1-2隻大閘蟹,最好是以食用蟹肉為主。如果實在忍不住,則建議每天最多吃上1隻蟹黃或蟹膏,以減少膽固醇的攝入。
而如果血糖,尤其是血脂控制不穩定的話,就建議不要吃蟹黃或蟹膏了,當然,蟹肉還是可以吃的。
另外,吃蟹的同時應該減少其他肉類、内髒及蛋黃的攝入,避免攝入過量的蛋白質和膽固醇,對人體代謝造成負擔。
四、這些關于螃蟹的“傳聞”你聽說過嗎?
1、螃蟹+維生素C=砒霜?
我們常說的砒霜其實是三價砷,屬于無機砷。螃蟹雖然含砷,但其中90%~99%都是無毒的有機砷,隻有極少量的五價砷。五價砷确實能被維生素C還原生成三價砷(砒霜),但我們常說“撇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螃蟹和維C也是同樣的道理。
對于健康的成年人來說,口服50mg砒霜即可中毒,但換算成螃蟹可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50mg砒霜中含有的砷元素為36mg。
假設吃的全都是污染較重,達到無機砷含量上限的螃蟹,那麼,也需要吃下整整75公斤的螃蟹和足夠多劑量的維生素C,才足以“保證”讓你中了砒霜這劑毒。
所以,别擔心啦~
2、吃螃蟹不能喝啤酒,而适合配黃酒或白酒?
對健康人來說,少量螃蟹少量喝酒是可以的。對于腫瘤患者則建議蟹配醋,禁止飲酒。另有痛風病史的人群,酒和螃蟹都在嚴格控制的食物之列。
3、螃蟹不能和柿子同吃?
不全是,這裡的柿子主要是指沒有成熟的澀柿子。因為澀柿子裡含鞣酸成分高,容易與蛋白質發生反應,導緻消化不良,嚴重者導緻嚴重的惡心嘔吐等。成熟的甜柿子是可以和螃蟹一起吃的。
最後,我們來談一談怎麼吃螃蟹比較好。
① 買螃蟹,請認準活蟹。“活蹦亂跳”的螃蟹比較安全。死蟹很容易繁殖細菌,還會産生毒素,食用後容易出現胃腸道不适甚至食物中毒。
② 做螃蟹,一定充分加熱。螃蟹中常有大腸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多種緻病菌,有的還可能有血吸蟲等寄生蟲。如果你之前很喜歡品鑒醉蟹等“美食”,建議還是管住嘴為好。
③ 建議清蒸,最方便也能最大程度留住螃蟹的鮮味。稍大的螃蟹需要蒸20-30分鐘,才能保證充分熟透,這樣吃起來才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