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發過一個笑話
某日曹操正在罵人:“xxxxx!”
忽然下人來報:“卞夫人生了,是一位小公子,請丞相賜名…”
曹操:“呸!滾!”
下人記了下來:“丞相給二公子賜名丕!”
又一日,曹操得到了一隻小倉鼠,正在歡快地逗它玩兒:“吱,吱吱吱……”
下人來報卞夫人生了位公子,請曹操賜名。
曹操無視之,繼續逗倉鼠:“吱,吱吱吱……”
下人記了下來:“丞相給四公子賜名植。”
後來,小倉鼠死了,曹操正傷心……
下人又來報環夫人生了位公子,請曹操賜名。
沉浸在悲痛中的曹操哭道:“倉鼠啊,我的倉鼠啊!”
下人記了下來:“丞相給小公子賜名倉舒。”(曹沖小字)
(當然這是僅僅是個笑話)
當然曹丕的名字丕并不是曹操想不出好名字随便pei一下的,“丕”這個字在古代有着很大的意義。
首先“丕”字在《說文解字》裡“丕”字意為“大”。
詞語丕業就是大業;丕烈就是大功業。
丕揚就是大力宣揚的意思。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廟碑》:“丕揚厥聲,心告太史。”
明 王世貞 《說部·左逸》:“寔賴我伯父丕揚 周公 之烈。”
丕顯是先秦時期對上帝及天子的尊稱。
丕訓形容一些重大的能當作法規或名言警句來遵守的訓導。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朕奉若丕訓,憲章前式。”
唐 元稹 《授李绛檢校右仆射兼兵部尚書制》:“予小子銘镂丕訓,夙夜求思。”
宋 宋祁 《代楊郓州謝上表》:“臣敢不内循丕訓,上體寶慈?”
最牛逼的是“丕基”這詞
《舊五代史·晉書·少帝紀》:“朕虔承顧命,獲嗣丕基,常懼颠危,不克負荷。”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六:“光複丕基,邁 文帝 大橫之兆。”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誓師檄文》:“伫見澄清區宇,複千百年中夏丕基。”
可見丕基就是很大的功業如帝王之業。
但如果光“丕”一次還覺得欠點怎麼辦呢?那就“丕”兩次,叫“丕丕基”
《尚書·大诰》:“天明畏,弼我丕丕基。”
《尚書·立政》:“以并受此丕丕基。”
《盠方彜》:“天子不叚(遐)不(丕)其(基)。”
說完字義後我們再來看看字形,“丕”字的古代隸書的寫法跟我們現代寫法是不一樣的,如圖:
一個“不”加一個“十”意為“不十”。
“十”在漢語中有代表頂點的意思。大家也知道,往往到了頂點就是走下坡路的開始,成語否極泰來就是這個意思。另外還有《呂氏春秋·博志》也提到:“全則必缺,極則必反。”《鹖冠子·環流》:“物極則反,命曰環流。”這些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所以加了“不”字就有“花至半開,酒至微醉”才是最佳的感覺。
曹丕字子桓,桓的意思取大,與“丕”的意思一緻是名字的延伸
可見“丕”字一直都是個很吉祥的好字,大家覺得怪異隻是現在“丕”字用的很少。其實古今中外作來名字的有很多,除了大家知道的曹丕外,我再給大家介紹幾個:
孫丕揚,明朝萬曆年間著名大臣,擔任過明朝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太保
張丕,五代時期後周國公張永德的曾祖父。
陳照丕,陳氏太極拳傳人。
近代有:
陳丕顯、李丕功、鄭丕留等等,感興趣的同學不妨可以看看他們的事迹。
曆史文章鍊接
圖文捋清曹操與夏侯家的關系
一篇分清“曹家五廢”曹仁、曹純、曹真、曹休、曹洪
三分鐘讀懂古人的名與字
三分鐘看懂,困擾多年的官職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