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普圈
在階級社會中,人被分成三六九等,随着時代發展,人權理念深入人心,如今倡導的是“人人生而平等”。
在印度,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曾持續幾千年的曆史,至今仍未徹底根除。那麼,高種姓與低種姓之間,究竟有着多大的差距?
在印度,種姓決定地位
種姓制度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代中葉,雅利安人翻山越嶺,從印度西北部入侵,經過幾百年的擴張,逐漸控制了整個北方印度。
雅利安人不僅内部貧富分化,在對待印度土著時,也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奴役。在他們的控制下,當地形成了一種等級森嚴的制度,這是種姓制度的開端。
種姓制度形成,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
在印度的梵文中,這種制度被稱為“瓦爾納制度”,瓦爾納意為“顔色/品質”。在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中,人被分成了4個等級。
婆羅門
婆羅門是印度的最高種姓,在印度教中,梵天是創造之神,婆羅門是梵天的嘴,是最為尊貴的一群人。
婆羅門主要由僧侶、貴族構成,掌握神權,壟斷着文化教育,掌管報時農時季節、釋經、祭神等事務。在其他方面,他們也擁有諸多特權。
由于把控着文化教育資源,婆羅門往往教育水平更高,擁有更高文化水平的他們,又能進一步地灌輸和加深等級觀念。
而印度的經濟和政治領域,幾乎成了婆羅門的天下。作為印度的統治階級,他們有權利一輩子不交稅,擁有對古經文的解釋權。
在我們的古語中,殺人要“償命”;在法治社會中,一個人殺了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在印度,婆羅門可以無視這些規矩,即使殺人了也能免除死刑。
刹帝利
如果說婆羅門是梵天的嘴巴,那刹帝利就是雙臂,僅在婆羅門之下,同樣是高種姓。刹帝利是軍事貴族、行政貴族,擁有征收賦稅的特權,生生世世守護婆羅門。
吠舍
這一階層被認為是梵天的雙腿,他們是普通雅利安人,屬于平民階級,沒有特權。吠舍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商業等,向國家納稅,供養上面兩個種姓的人。
首陀羅
首陀羅被視為梵天的雙腳,他們絕大多數是印度的土著居民,并非雅利安人。他們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身份通常是傭人、工匠,從事的工作在人們眼中是低賤的。
在這4個種姓中,婆羅門、刹帝利是不可否認的高種姓,吠舍、首陀羅則是低種姓。而在首陀羅之下,還有一個連排名都進不去的“達利特”。
達利特被看作“賤民”“不可接觸者”,因此他們連出現在種姓制度列表的資格都沒有,不包含在四大種姓之内,處于歧視鍊的底層。
高種姓與低種姓之間隔着鴻溝
我國處于封建社會時,平民百姓尚可通過科舉、軍功等方式,改寫自己的未來,但是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下,這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被種姓制度控制的印度人,是沒有職業自由可言的,他們職業世襲,低種姓人不能從事高種姓人的工作。留給達利特的,隻有“清道夫”“掏糞工”等工作。
他們在為一些村子工作的時候,不能住在村子裡,也不能在那裡的井裡打水。因為,其他種姓的人将他們看作“會傳播肮髒”的生物。
達利特有多卑微呢?即使是在走路的時候,他們也要小心翼翼避開他人,因為如果影子落到他人身上,意味着一種冒犯。
婚姻方面,種姓制度實行内部通婚制,隻有同一種姓人才可結婚,倘若父母種姓不同,其孩子則被稱為雜/種姓。
甚至,如果有高種姓的女性試圖和低種姓的男子結婚,那麼她可能會被家族用私刑殺害。後來雖然出現了不同種姓通婚的情況,但基本是高種姓男子娶低種姓女子,并且女方要帶大量嫁妝。
問題來了,既然高低種姓的生活堪稱雲泥之别,那為什麼低種姓人不冒充高種姓人?
首先,印度人的種姓制度已經傳承了幾千年,不是輕易能更換僞裝的。他們的種姓會在姓氏中體現出來,想要稍微徹底一些地冒充高種姓人,必須更改姓名,這可不是什麼簡單的事。
其次,去印度旅遊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印度人的膚色有很大差别,這是因為他們種族不同。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都是雅利安人,屬于白種人,膚色會白一些;首陀羅、達利特是印度土著民族,膚色較深。
除此之外,種姓制度過于森嚴,一旦被發現低種姓人冒充高種姓人,後果将不堪設想,這也使得普通低種姓人不敢輕易冒險。
結語種姓制度違背了人權和平等的理念,被視為阻礙印度社會發展的毒瘤,無論是印度國内還是國外,它都遭到了不少批評。
1947年,印度獨立,正式廢除了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禁止種姓分類和種姓歧視。
不過在實際生活中,種姓制度仍存在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一些保守的農村。根據2001年相關統計,印度全國平均識字率為63%,最低種姓的識字率隻有55%。現實中,印度想要徹底消除種姓歧視,還有一段路要走。
————————————
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