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3 04:42:30

華夏時間線:上古卷

曆史标簽:龍、龍圖騰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1

“見龍再田,利見大人”——《易經》

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龍,中國人自诩為“龍的傳人”,漢唐以後,最高統治者更是以“真龍天子”而自居。

我們的生活、文化中處處都有龍的影子,但卻又“神龍見首不見尾”,我們根本說不清到底什麼是龍。

農曆二月二是民間傳統的春耕節,又叫做春龍節,有“二月二,龍擡頭”的諺語。

老百姓傳說這一天是掌管雨水的龍王爺擡頭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萬物複蘇、雨水漸漸變多,老百姓就可以開始一年的耕種了。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2

在傳說中,龍是和雲雨密切相關的,這一點和古籍記載中的相符。《易經》說:“雲從龍,風從虎”,康熙《禦定佩文韻府》說:“龍與雲相招,虎與風相招”。

在曆史記載中,龍的傳說是伴随着盤古開辟而起的,傳說中的盤古就是“人首龍身”,考古中發現最早的龍在8000多年前,幾乎能追溯到傳說中的黃帝時期。

也就是說,龍的形象很早就存在于我們的先民心中。那麼,龍到底是什麼呢?

現在的人沒有見過龍,從各種渠道接觸到的“神龍”形象,已經讓我們無法想象龍到底是什麼了。

如果你不知道龍是什麼,你擡起頭來看看天,那渾厚蜿蜒、變化萬端的雲,是多麼的讓人震撼。饒是我們具備氣象學的知識,也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3

對于遠古時期的人類來說,天氣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出行與安全,風雲雷電等自然現象又殊不可解,當他們看到每次下雨前密布翻湧的烏雲後,很自然的就會産生敬畏之心。

《說文》在解釋龍的時候說道:“龍,麟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管子》說:“欲小則為蟲蠍,欲大則藏于天下。欲上則淩于雲氣,欲下則入于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

關于龍的顔色,文獻記載中也是多種多樣,有青龍、黃龍、黑龍......

這說的不就是雲嗎?

試問天底下有哪種動物能有如此大的能耐, 能大能小、能上天入地、能興雲造霧、能變化萬千、能多種顔色......恐怕也隻有雲了。

古人喜歡把龍和虎相提并論,在濮陽西水坡遺址發現的一個墓穴中,發現了一具男性屍骨,屍骨左右兩側分别是用蚌殼擺塑的一龍一虎形象。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4

遠古時代的人,每天就是跟天地打交道,所謂“仰則觀象于天,俯則取法于地”。原始人上畏天象,下畏猛獸,老虎就是叢林猛獸的代表,而龍則是天象的代表,正是先人觀象于天的結果。

虎為百獸之長,龍為麟蟲之長。

每次下雨之前,天下的雲層翻滾湧動,地上很多麟蟲也都得到了先兆而忙忙碌碌,那麼人們很自然地會想到是龍(雲)的原因,所以把龍當做百獸之長。

後來就有了所謂的“九似”: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角似鹿,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

(王符有另一種說法: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

這也應該是幻想的結果,人們幻想這個不見首尾的龍的形象,就把很多常見動物的器官安在龍的身上。所以後來龍的形象,是先民根據想象拼湊起來的。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5

這個分析看似很完整了,但實則隻是停留在理論層面,根本經不起現實推敲。

在曆史的記載當中,龍是一種确實存在的動物。

時代越久遠的人越相信龍的存在,時代越久遠的記載龍的形象越樸素;相反,時代越近的人越不相信龍的存在,越喜歡去崇拜、神化龍的形象。

商周的甲骨文記載中,我們發現了很多關于龍的記載。不僅是有見到龍、祭祀龍的記載,更重要的是,還有獵獲龍的記載,這一點用雲就沒有辦法解釋。

到了先秦時期的曆史文獻中,不但有獲龍,還有上古時期人類養龍、馴龍、乘龍甚至吃龍肉的記載。

《左傳》中史墨說:在古代不但能活捉到龍,而且曆朝曆代都設有養龍、殺龍和馴龍的官職,所謂的豢龍氏、禦龍氏,而且這些官職都是以氏族世襲,直到春秋時期還能找到他們的後裔。

王符的《潛夫論》認為,夏朝時被桀殺掉的關龍逢,實際上應該叫豢龍逢,他正是豢龍氏董父的後裔。

《淮南子》:“女娲氏殺黑龍以濟冀州”,高誘注曰:“黑龍,水精也”。《左傳》中還有一條記載:“鄭大水,龍鬥于時門之外洧淵”。

種種記載都顯示,在遠古時期,龍是一種真實存在過的生物,不可能整個民族都活在“獲龍”的幻想之中。

考甲骨文之中的“龍”字,有嘴、有角、有腿、有獠牙和長長的尾巴,顯然是一個象形字。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6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7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龍”字的寫法中,在頭部上面有一個類似于王冠的符号,這個符号後來慢慢地演化成了繁體“龍”字左邊上半部分的“立”字。

經過專家考證,這實際上應該是現在的“辛”字,其甲骨文原型應該是用石斧砍木頭的會意字。羅振玉曾經說過:“龍字從辛,此于古必有說”。(見《殷墟書契考釋》)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8

這個甲骨文符号,在很多表示猛獸的象形字上經常見到,比如和龍相提并論的老虎,在甲骨文的“虎"字寫法當中,有一些也同樣帶着這個”辛“字符号。如果龍從一開始就是瑞獸,為什麼從“辛”呢?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9

通過甲骨文字形的分析,我們大概可以對龍這種動物得出如下幾點判斷:

  1. 有巨大的口和獠牙;
  2. 體長,有腿,應該是爬行動物;
  3. 有長長的尾巴;
  4. 有的頭上會有角;
  5. 身體上背部有花紋、鱗甲或者鬃鬣;
  6. 是一種讓人類害怕的兇猛動物。

另外,它應該跟水有密切的關系,甚至就是水生動物,康熙《禦定骈字類編》解釋”雲從龍“這句話的時候道:“龍是水畜,雲是水氣故”,明确的說了龍是一種水生動物。

那麼,在中國的土地上存不存在一種動物,符合我們上面所描述的龍的形象呢?

有。

1963年,在廣東發現過一塊鳄魚上颌骨化石,經過專家辨認,這是一塊來自西漢時期的馬來鳄化石。

馬來鳄,是西方動物學家的命名,因為他們認為這種巨型鳄魚主要生活在亞洲的印度支那和馬來半島上,所以将其命名為馬來鳄。後來我們的專家在我國東南沿海的很多地區都發現了馬來鳄的化石,證明我國很早之前就有馬來鳄生活,所以又稱之為灣鳄。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10

《地學雜志·雜俎》上,曾記載了當年在福建閩江口發現灣鳄時的情形:

“閩江口川石,地居海畔,為航船往來必經之地。現聞有鳄魚為患,其體重數百斤,頭類龍形,嘴長且大,巨齒百餘,排列如鋸,能躍身離水,搏人以噬。近岸有取石蛎為業者,恒遭其禍,緻去年中,川石水産中石蛎一物甚為缺乏,蓋無人敢業此矣。”

灣鳄體型巨大,成年灣鳄能達到1000千克,有長長的尾巴,最長的灣鳄能達到10多米。頭像傳說中的龍形,嘴巴很長,有百餘顆巨齒,咬合力非常強。經常出沒與江水河畔,能騰空調離水面,襲擊過往的路人。

除此之外,《辭海》中“灣鳄”條中記載:“(灣鳄)從吻部到眼前有兩道角狀隆起物”,跟甲骨文“龍”字形态中頭部的角是相符的。

灣鳄背部和尾部布滿花紋鱗甲,其背部的中間還有一層厚厚的鬣鬃,這一點跟甲骨文中“龍”字的形态也是相符的。

綜合上面來看,灣鳄的主要特征跟甲骨文中“龍”字的象形特征十分吻合,它很有可能就是傳說中“龍”的初相。

鳄魚在古代又被稱為忽律、忽雷,是因為它的咽喉與口腔間有鳄帆對着舌後端的橫裂褶,當呼出的空氣觸動鳄帆時,會發出轟隆的吼聲,聽起來就像是遠方傳來的悶雷生一樣,這也增加了鳄魚的震懾力。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11

根據記載,鳄魚還有一種奇特的能力,它可以感知氣壓變化,從而預知雷雨的到來。每當要下雨的時候,鳄魚經常發出吼叫,書中說它“其聲如雷,聞之可占雨”,這就很容易讓先民們把它跟下雨、打雷等自然現象聯系起來。

有研究表明,這種巨型的灣鳄在上古時期曾存在于東海、渤海沿海以及黃河中下遊和江淮流域,大概是在夏、商之間,由于氣候發生了變化,灣鳄的數量在中原地區大大的減少,直到後來徹底絕迹,在春秋時期已經見不到這種恐怖生物了。

所以魏獻子才會去請教史墨:傳說龍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所以很難捉到,是不是這樣的?

《屍子》曰:“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人以漁”。

《淮南子》曰:“昔者共工與颛顼争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史記.五帝本紀》曰:“(堯之時)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

上古時期有很多有關洪水的記載,考古發現中的很多舊石器時期的山洞,大都是處在距離地面很高的山上,這也說明了上古時期我國北方的水域非常多,水位也非常高。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12

很長的一段時間内,我國的先民都在跟水打交道,作為淡水流域最兇猛龐大的動物灣鳄,自然就成了水域之王,成了人類在水域遇到的最大、最恐怖的威脅。

在先民的觀察之中,發現鳄魚與天象有着某種不可解釋的聯系,每次下雨之前鳄魚就會發出巨聲吼叫,各種昆蟲動物也随之忙忙碌碌,天上的雲開始洶湧翻滾,所以先民将它視為雨神,認為它可以興雲下雨。

說來也巧,傳統文化中的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白虎是陸地上的代表動物,朱雀是天上的代表動物,玄武是水裡的代表動物。

而傳說中的青龍,是能上天、入地、下海的三栖動物,所以他是麟蟲之長,灣鳄在先民的眼中就是這種三栖動物,它除了可以在水中和陸地上活動以外,還能在水中騰空而起,而且它還和不可知的天有着說不清的聯系。

傳說中的伏羲和女娲是人首蛇身,還有說是人首龍身,在早期發現的伏羲女娲圖之中,伏羲和女娲都是四腳蛇的形象,和考古中發現的鳄魚交尾圖很相似,在後來的演化之中才變成蛇的形象。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13

曆史上有龍這個動物嗎(遠古時期不但有龍)14

到了周朝後期,灣鳄在中原地區已經絕迹了,我們再也看不到獲龍的記載了,有的隻是對龍的解釋和記憶,然後慢慢地将龍這個物種神化。

後記

關于龍的形象,我相信并不是先民幻想或拼湊出來的,我更願意相信呼風喚雨、上天入地的神龍曾經真的存在過。但是,這隻能是個美好的設想,我們找不到任何證據。

所以,隻能去尋找龍的動物原型,目前為止,似乎灣鳄是最符合龍的形象的動物,當然這個似乎也不能作為定論。本文參考了何新先生《諸神的世界》和《諸神的起源:論龍與鳳的動物學原理》,感興趣的可以自行閱讀。

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和曆史的朋友,關注一下,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我更新的文章。

文|王玄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