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方法是,到京東分别搜索“同仁堂”和“片仔癀”,看搜到的不同的産品你就能大概知道兩家産品的區别了。
但是從财務分析的角度看,公司的産品分析至少涉及到三個方面。一是主營業務構成;二是銷售毛利率;三是研發投入。其中前兩個方向反映的是産品的過去和現在,研發投入預示着産品的未來。
1、主營業務收入構成比較
下面是今年中報裡同仁堂的收入構成。
下面是今年中報裡片仔癀的收入構成。
作為兩個老字号企業,兩者的業務構成中都有醫藥商業和醫藥工業兩項業務,但是片仔癀醫藥工業闆塊的毛利率比片仔癀高;但是片仔癀醫藥商業闆塊的毛利率隻有9個點,遠不如同仁堂的30%。
從老字号的轉型上看,片仔癀的收入涉及到化妝品、日用品業務,今年上半年賣了3個億,這可以看做是片仔癀作為老字号的轉型,同仁堂的轉型則體現在蜂蜜、阿膠、枸杞上,更傾向于“養生”。
2、産品毛利率比較
以片仔癀為例,下面是片仔癀各産品毛利率的圖示。
片仔癀肝病用藥的毛利率最高,這與它的絕密配方和壟斷地位有關,隻有片仔癀能使用天然麝香。骨傷科用藥是片仔癀毛利最低的産品。
3、研發投入比較
企業有兩項支出與未來有關,一是銷售費用,二是研發投入。
同仁堂每年100多億收入,用在研發的錢還不到2個百分點。難怪同仁堂沒能帶給我們驚豔的産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