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正确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說人極度自私嗎?原意正好與之相反,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正确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說人極度自私嗎?原意正好與之相反!
說起“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很多人都認為是說人極度自私,如果做事情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會為天地所不容。因此,這句話也成為很多自私自利者為自己辯護的借口。人生在世,隻為自己考慮,并非自私自利,而是天經地義的的事情。
但是據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原意并非如此,而且與之相去甚遠。其原始出處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出自佛教經文《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中解釋了造十惡業将要受的各種惡報,修行十善業的功德,以及如何修行來去惡就善。為是“修養,修為”的意思,意思是,如果人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人要修為自己,博學、明辨、慎思、審問、力行,提高人生境界,修為自己才會為社會,為衆生。
但是翻閱《佛說十善業道經》并未看到與“人不為己,天經地義”文字或意蘊一緻的原文。原來是一位佛學大師關于《佛說十善業道經》的一個演講,其中引用了這句話。
我這次在香港亞視訪問的時候,曾經說了一句話。他說:諺語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哪個不為自己?他說為自己是正當的。我當時就跟他說明,這一句話是錯誤的,這句話不是正見,誤導了許許多多的衆生。什麼是正見?人應當為社會,應當為衆生,這是正知正見,不是為自己。
在該演講中,“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引用自“諺語”。可見《十善業道經》并非其原始出處。
其二,出自諸子百家中楊朱思想
楊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國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體偏枯。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楊朱認為,不能損人利己,也不必舍己為人,這樣就天下安定了。如果沒有個體的有序存在,則天地的大環境就會混亂,乃至滅亡。當時有“楊朱墨翟之言遍天下”的說法,孟子批判揚子,說"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也就是說揚子的自私吝啬的人,到了一毛不拔的地步。顯然,孟子有斷章取義之嫌。
楊朱之言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相通之處,但并未從相關著作中查到原文。
其三,出自民間諺語。
明代小說《水浒傳》裡便用到了這個詞:“小人在宅上打攪了許多時,今日哥哥既是收了鋪面,小人告回,賬目已自明明白白,并無分文來去。如有毫厘昧心,天誅地滅”。
清代小說《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寶玉又道:“昨兒還為這個賭了幾回咒,今兒你到底又準我一句。我便天誅地滅,你又有什麼益處?”林黛玉道:“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誅地滅。”
可見“天誅地滅”應用很早了,如果不怎麼怎麼樣,就是天地也不會相容。但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原文還是沒有找到。
既然我們無法找到該句的準确原文,對其原始意思究竟表達的是什麼也不好下定論。因此,目前關于該句的意思主要有兩種看法:
其一:“為”讀入聲,為了,表達目的。該句意思是說人的自私是正常合理的,是天性使然,如果人不為自己考慮,就是天地也不容你,天地也會誅殺你。
其二,“為”讀上聲,修為,作為。也就是說生而為人,要注意修行如果不修習完善自己,天地都将誅殺。
這兩種含義正好相左,究竟孰是孰非,尚無定論。而且在網上查閱該句,有趣的是還發現了其上下句,例如“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若隻為己,天崩地裂”,其上句含義尚且一緻,而下句顯然就不一緻了,那麼究竟是“為己”還是“不為己”呢?一笑。
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很多文字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很多語句已經演化得面目全非。溯本求源,自有其存在的價值,但與時俱進,遵循其淺近的大衆所認知的含義,也不失為智舉。
往期回顧:
《清平樂》四美插花,她們絢爛的人生你難以想象!
你知道“男尊女卑”的原意嗎,并不像字面表達的那樣!
他是《紅樓夢》裡最完美的男人,隻因出場太少,多數人沒注意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