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青春戰疫共築長城

青春戰疫共築長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5 11:23:19

青春戰疫共築長城(築起防疫青春長城)1

武漢:青年志願者與江城同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武漢,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最前線戰鬥仍在繼續。危急關頭,一批又一批年輕人挺身而出。他們不懼風險、不計回報、各盡所能,用青春熱血守護腳下的這片土地。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

1月31日以來,武漢市青少年陽光心理輔導團首批20名心理咨詢師志願報名,通過團武漢市委設立的12355青少年服務台,開展電話及網絡心理援助服務。

他們每天早上9時至晚上21時,分為早、中、晚三班,各有6位老師在線接聽市民來電,傾聽心聲,安撫情緒,給予心理支持。

心理咨詢老師童婷和丁曉莉叮囑大家最多的是四句話:

一要增加與他人的溝通,傳遞相互間的認同與肯定。

二要給自己在這個時段設立一個小小的、可行的目标,對抗精神空虛。

三要讓生活“有規律”,建立失衡狀态下的穩定感。

四可以做一些“利他”的事,帶給我們自信及成就感。

在江岸區,應急志願者協助社區開展防疫宣傳、物資保障、車輛駕駛、物業服務、困難救助、心理疏導等工作。

在江漢區,青年志願者參與心理咨詢、環境清潔、防治知識宣傳,并協助社區對進出小區的居民測體溫。

在硚口區,志願者們投身于運送物資、護送醫務人員、護送就醫病人。

在武昌區,1月23日開始,熱心的志願者們迅速建立了QQ群、微信群,組成志願者車隊,接送醫生護士上下班。志願者還前往位于黃陂區的仟吉公司,将600多袋切片面包送往漢口醫院。兩名青年緊急創作公益歌曲《加油,武漢!》,向奮戰在防疫一線的醫務人員緻敬,為全體武漢人民加油祈福。

在漢陽區,志願者奮戰在轉運病人前線,24小時調度車輛轉運發熱病人。1月30日,志願者團隊還将募集到的951箱洗衣液和1.5萬隻口罩全部轉運至6家防控重點單位。

在青山區,青年志願者積極響應,争相報名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協助交警檢測收費站點來往車輛人員的體溫,開車接送醫護人員,運送醫療物資,為援助武漢的醫務人員理發、做飯。

在洪山區,成立了大學之城青年志願服務車隊,2月2日,5名隊員驅車前往武漢西高速入口,将50桶醫用酒精裝上兩輛小面包車運回指揮部,并幫忙分發至街道、社區。

由74名碩士研究生組成的湖北中醫藥大學醫療志願服務隊是首支到洪山區報到的大學生志願服務隊,被分派至洪山區176個社區,為居民群衆提供防疫知識宣傳、尋醫問診、心理輔導等在線服務。

在東西湖區,轄區内的小象創意科技有限公司向在武漢臨空港參與疫情救治工作的所有醫護人員,提供免費的“芒果電單車”。武漢臨空港青年應急志願服務隊青年志願者主動投身電單車維護服務工作。

在蔡甸區,水務局青年突擊隊鋪設火神山醫院管網,青年志願者在社區進行消毒。

在江夏區,基層志願者們一遍遍地重複着防疫知識,紮實築牢防疫第一線;與消毒人員一同對各小區進行全面消毒,堅持不落下一處、不錯過一角,為疫情防控“護航”。

在新洲區,青年志願者上門為居民測量體溫,運送物資。

在武漢開發區(漢南區),車都青年應急志願服務隊主動請纓,在8大超市測量體溫、維持秩序,誓做車都居民“菜籃子”的守護者,為居民生活保駕護航。

中國東方航空武漢公司各單位各部門的307名志願者主動報名,分為辦公樓宇環境整治組、宣傳普及防疫知識組、便民服務組、員工及家屬關愛工作組,開展志願服務工作。

42名武漢市青聯委員自發組成“微光車隊”,為一線的醫護人員運送物資,“足迹”遍布武漢三鎮。

鹹甯:青年突擊隊縣區全覆蓋

楊潔 彭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全體鹹甯青年,讓我們為鹹甯加油,有困難一起扛!”1月28日9時,由“青春鹹甯”發布的疫情防控青年志願者招募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傳開,短短一天,有超過300人申請。

“我是一名團幹部,請給我分配任務”“我是一名青年創業者,希望能為大家做點什麼”“我有車,送餐或者接送人,可以聯系我”“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能夠提供心理援助”。創業青年、大學生、醫護人員、解放軍在青年志願服務突擊隊的微信群裡紛紛“請戰”。

在市防疫指揮部的領導下,團鹹甯市委在線上組建青年志願服務突擊隊,分設4個小組,由專職團幹部擔任組長,分頭開展志願服務:宣傳引導組制作短視頻,報道科學防控病毒方法,記錄抗疫一線故事;物資募集組尋找、對接物資線索、協助物資發放;心理援助組展開心理疏導,引導市民積極面對疫情,主動參與防控工作;便民服務組前往一線醫療單位運送防疫物資、義務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

7點半,青年志願者程景坤、程科就開始為一線醫療機構運送防護用品;8點半,逐個通知40餘家單位到市青年企業中心領取消毒酒精;13點,驅車180公裡拖運消毒液返鹹;21點半,将醫用口罩送到鄉鎮衛生院,忙到深夜22點多,兩人才能拿着泡面“幹杯”,結束一天的戰鬥。

從大年初四開始,“宅”在家中的青年志願者李夢甜,每天與父母見面隻有就餐時的1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微信、電話中為市民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常常深夜還與團隊成員一起,整理心理援助記錄,并進行總結。

通過微信,把放假回家的同學組織起來,制作、發布疫情防控網絡産品10餘部,總點擊量達600萬人次,青年志願者、學霸吳冰冰成為鹹甯青年微信朋友圈中的防疫青年“網紅”。

空軍某部參謀吳靜在報名參加青年志願服務突擊隊時說,“我是一名人民子弟兵,現在在鹹甯,随時可以投入戰鬥!”

在團鹹甯市委的組織下,全市6個縣(市、區)團組織全部組建了青年志願服務突擊隊,841名隊員中,共産黨員、共青團員占90%。

6天時間,鹹甯市青年志願服務突擊隊的4個戰鬥小組碩果累累:募集到防控資金514萬元、各類防控設備74550件(套);每天600餘份醫護人員的免費工作餐保證供應、27台車輛義務接送雲南援鹹醫護人員;志願者 援助 督導的心理服務模式建成,兩部熱線電話、3個微信、2個專欄為市民提供心理援助服務。

荊州:95後醫生返一線 騎車70公裡

侯歡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曆經8個小時,騎行70公裡,24歲的呂曉龍從老家湖北松滋南海鎮返回到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抗擊疫情一線。

去年6月,畢業于河北北方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呂曉龍成為該院的一名兒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醫生。大年三十,他回到了老家。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作出一級響應後,正式職工都取消年假。呂曉龍說,雖然自己還沒有成為正式醫生,按規定可以至少休息三天,但也想立即回到醫院,“同事們都堅守在一線,我應該和大家在一起。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

疫情期間,公共交通停運。家裡沒有車,呂曉龍決定騎自行車回醫院。他平時經常鍛煉,身體素質較好,覺得能騎下來。

大年初二一早,父親帶着呂曉龍繞了一圈,為他找到一條好走一點的路,沿着父親指的路,他出發了。

一路上,道路大多封鎖,遇到土堆或者路障,他就推着自行車走過去。途中,也有一些私家車,考慮到自己醫生的身份,擔心車主怕傳染,他沒有開口。

“中途不是沒想過放棄,但回家是一半,去醫院也是一半,不如騎下去。”走到彌市,呂曉龍實在騎不動了。看到有摩的還在運營,考慮到自己沒有接觸過新冠肺炎病人,身體狀況沒有異常,也戴了口罩,做了防護措施,便搭乘摩的走了十二三公裡。

路上除了喝水、吃兩塊餅幹外,呂曉龍基本沒有停歇,隻顧飛快地踩踏闆。當天16時,他終于回到了基地。得益于平日的鍛煉,休息了一晚,29日便開始上班。

呂曉龍目前負責的是兒科普通病房。“無論在什麼崗位,我都會盡力把分給我的任務做好。”

90後選調生馬競爽:留守武漢

劉振興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從臘月二十九至今,馬競爽已在防疫一線“連軸轉”了10多天。

這個26歲的新進選調生不顧家人勸阻,退掉回十堰的車票,決定留守武漢,并主動請纓到街道。

公共交通停運,如何去報到成了難事。沒有向單位求助,馬競爽默默收拾好行李,步行了7公裡趕到街道辦事處,負責溝通協調轉運病人以及發熱病人排查彙總工作。

轉運工作千頭萬緒,一邊是焦灼等待的發熱病人,一邊是車輛、人力、醫院床位的緊缺,溝通協調難度難以想象。走出校門才半年的馬競爽常常到淩晨兩三點仍在為發熱病人聯系車輛和醫院。

一天夜裡23點多,馬競爽接到電話:一位80多歲的發熱老人急需送醫。得知老人子女不在身邊,他馬上聯系值班司機,第一時間趕到老人住處,看着老人被開往醫院的車輛接走,才松了一口氣。

回想起來,他有些後怕——連防護服都沒有就沖上去了,不過“當時事情緊急,也來不及想太多”。

一個名為“武漢加油”的微信群消息不斷。為方便及時報送發熱病人情況并及時聯絡、轉運病人,社區負責人、街道防控指揮部組成專項工作群,馬競爽時時刻刻都緊盯消息,第一時間安排協調。

1月27日9:33,有人在群裡發布運送病人到醫院打針的求助信息,馬競爽瞬間回複“打我電話”;28日淩晨3:42,有人反映入院的社區居民病情嚴重,請求安排車輛送家屬到醫院,4:00,看到消息的馬競爽将對接聯系人的電話發到群中;29日23:32,馬競爽将一組醫療車接收病人的照片發到聯絡群,告知病人已送至醫院……

協調運轉工作的空隙,馬競爽還要整理發熱病人信息,每次上報前,他都會向衛生院打電話核實,确保數字準确無誤。

“勇敢和細心”是江漢區民族街辦事處團工委副書記汪盧珊對馬競爽的評價。“現在的年輕人,可以擔當大任了。”

遼甯援助武漢青年突擊隊:九個小時不吃飯,穿尿不濕連軸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晨

遼甯首批援助武漢的醫療隊已奮戰了十多天,137人中,有的穿着尿不濕一工作就是9個小時,為了節省防護服連飯都吃不上一口;有的護目鏡中“霧裡看花”,頂着危險為患者紮針穿刺。

他們顧不上危險,一心想着救人,患者出院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市民感激的話語讓他們淚流滿面。

司機一句感謝讓我淚流滿面

1月26号晚,32歲的遼甯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侯思遠到達武漢,被分配到蔡甸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14張重症患者病房床位,一直是滿的,侯思遠也是連軸轉。

很多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俯卧位通氣對患者好,但患者處于鎮靜狀态,因此需要醫護人員頻繁幫着翻身,否則會産生褥瘡,每4小時一次,每次需要幾個人一起上,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很大。

醫院中心供氧壓力不夠,醫務人員要頻繁更換氧氣瓶,患者每人一個幾十斤的氧氣瓶,有的4小時就需要更換一個。醫生也經常參與這些工作。

“白班9個小時,4個醫生,夜班15小時,兩個醫生,才能夠人手。護士8小時一換,有的護士一刻也不能休息,一直護理。”侯思遠說,因為特别忙,也為節省物資,白班9小時就一直挺着,不吃飯。很多人都穿着尿不濕工作,三層宿舍櫃子裡放着滿滿的尿不濕。

病房一直滿床,上班時,侯思遠穿薄一點的小衣服、靴子、防護服、兩三層手套、N95口罩、護目鏡、面屏,有時鼻梁都被壓破了。

一天夜班,他給患者頸内靜脈穿刺,要帶三層手套,護目鏡開始上霧氣。“換了衣服出來,大家看見臉互相都不認識。有次出來後,有個護士試探性地問,你是小侯大夫嗎?”

“受交通管制,有公交司機負責接送我回酒店,司機也很累,因為有時候是零點上班,每次下車,司機師傅會大聲說辛苦了,武漢市民感謝你們。”自己的努力被當地人看到,侯思遠感動流淚。

每天下班,他回到酒店才能洗澡,清洗消毒處理衣服就要兩小時。

侯思遠有兩個孩子,小的剛滿4個月,大的也才5歲半。“休息時和孩子視頻,我會把好的一面展現給家人,讓他們放心。”

侯思遠記得出發那天,孩子用拼音寫下祝福,“爸爸去武漢幹好事,要平安回家,爸爸加油!”

大年初一中午10點通知,12點報名,隻有兩小時考慮,需要主治醫師,侯思遠覺得自己應該上。媽媽知道他報名支援武漢的消息後,連行李都沒拿,連夜搭乘晚上20:30的火車,從安徽坐十幾小時的火車趕到沈陽。還沒見上面,兒子就已經出發去武漢了。

大年初一,夫妻倆火速報名上前線

33歲的遼甯省金秋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劉穎支援武漢濟和醫院感染内科。每天白班9小時,要打200多瓶點滴,穿上防護服很悶熱,三層手套,手套裡的潤滑粉很燒手,一天下來,手上都是紅疹子,護目鏡常起霧,不能摘也不能擦,等着霧慢慢變成水滴自己流下來。

“我們每個人都穿尿不濕,每天一個,盡管中午可以休息一小時,但為了不浪費防護服,我們一般會堅持不出去,也不吃飯。”劉穎說,盡管戴上厚厚的手套打點滴,但拔針的時候,膠帶有時會粘在手套上,有可能刺傷自己。

臨時病房牆壁上沒有氧源,劉穎還需要去搬運氧氣罐子,幾十斤的罐子,她一個人換到病房。

“大年初一晚上接到通知,我愛人是耳鼻喉科醫生,也報了名,自己所學能在這個時候用上,是每個學醫人的擔當,父親正月十八過生日,今年不能給他過生日了,我提前祝他生日快樂。”劉穎說。

“很多朋友不理解我為什麼來武漢,我中考那年趕上非典,這是一個轉折點,因此才學習了護理專業,所學能所用,人這一生有幾次機會能體現自我價值,我想,這算一次。”劉穎說。

抗“疫”前線,我們要用大愛,溫暖每個武漢人的心

遼甯醫療隊成員、遼甯省腫瘤醫院預防醫學主治醫師劉丹負責的患者中,有兩個人的檢查結果明顯好轉,有望很快出院。

上午去病房取一名患者的CT片,患者問:“醫生,你說我會不會好喲?”劉丹用東北話回答:“你就放心吧,我們這麼多人在治療你,肯定沒事。”

去詢問另外一名患者的身份證信息,他說了五遍,劉丹仍聽不懂他說的數字。

“數字不可怕,就怕不說普通話。”劉丹把對方逗樂了。

每天病區的工作很緊張,劉丹經常用這種方式給隊友們減壓,化解患者的心理負擔。

“曹麗華主任對感染五病區所有重症患者進行了查房和床旁問診。這麼近距離地跟曹主任在一起工作,也真正見識到面對疫情如何沉着冷靜地處理問題,關愛患者的‘大醫’形象。為了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曹主任盡可能距離患者近一點,讓患者能聽清楚自己的病情,同時安慰患者,要相信醫護人員,配合治療,早日康複回家,家人們都等着你們呢。”劉丹印象深刻。

“我們在家是父母,是丈夫妻子,是掌上明珠。但在防疫阻擊戰打響的那一刻,我們所有人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抗疫戰士。關鍵時刻,臨危不懼。抗疫前線,我們要用大愛,溫暖每個武漢人的心。”劉丹說。

無錫:青年團員馳援武漢

黃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潤文

1月25日,大年初一,“無錫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出征”的微信刷爆了朋友圈。28名來自無錫市9家三級醫院的醫護人員組成無錫市首批馳援武漢的醫療隊,投身防疫救援第一線。

隊員的平均年齡33歲,有7人擔任所在醫院團組織的團幹部或青年文明号号長,90後有13人,最年輕的隻有21歲。

出征前,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監護病房主管護師桑蕊,将4歲的女兒交由父母接回老家鹽城照看。

“沒什麼猶豫的,這是一名醫務工作者要承擔的責任。”已工作9年的桑蕊還是醫院呼吸科青年文明号号長,“不論是哪一種身份,大敵當前,都需要我們每個人全力以赴,才能攻克難關。”

今年33歲的桑蕊,愛人是警察。疫情暴發後,夫妻二人共同奮戰在抗疫前線。在妻子出征前,他在微信朋友圈滿懷深情地發了一條消息:“等你歸來,鮮花相迎。”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與桑蕊一樣主動報名投身武漢防疫救援一線的無錫青年團員還有很多。

程浩然是無錫江南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也是醫院的團委委員。這個曾計劃前往武漢旅遊的90後,“沒想到第一次到武漢是以這樣一種方式”。

1月25日晚,他們帶着幾百箱醫療物資坐上了前往武漢的列車。隊員們在火車上進行了進一步培訓防護及動員。

無錫醫療隊被分配到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該院病患較多,醫護力量緊缺。大年初四下午,醫療隊正式對接支援醫院。跟着隊伍前往醫院的路上,武漢一位大姐看到程浩然一行穿着工作服,對他們說,“謝謝你們來幫助我們,請保護好自己,一起加油!”

“瞬間被感動了。”在程浩然看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家共同努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醫療隊成員需要穿上兩層防護服、一層隔離衣。每次輪班4小時,其間不能喝水、上廁所。這對第一次經曆戰“疫”的程浩然來說,挑戰不小。他特意穿着成人尿不濕,盡管非常不自在,但“為了戰‘疫’,一切都可以克服”。

在馳援武漢之前,來自江南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護師王磊是入黨積極分子,作為醫院的團委委員,疫情來臨時,王磊主動向醫院護理部請戰,“随時聽候指令、奔赴一線!”

來到武漢的第一天起,王磊就開始寫工作日記,每天都向黨組織遞交思想彙報,記錄在武漢的點點滴滴。

在給病區三位病人挂水時,王磊了解到,這三人都是本院的護士,救助病人時不幸被感染。

當院方提出為她們轉其他病區進一步治療時,三人都拒絕了,“我的兄弟姐妹還在這與病毒抗争,雖然我們倒下了,但是希望能以另一種方式跟大家并肩作戰!”

“她們生病了還希望堅守在醫療戰線。”這讓王磊非常感動,“我更加堅信,我們終會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在武漢防疫前線,無錫青年團員們勇于擔當。1月27日,無錫市第二批馳援湖北醫療隊再次出發。截至目前,無錫市共派出32名一線醫療隊員前往武漢防疫救援第一線。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0年02月06日 05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