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王媛
通訊員 盧福明 王力軍 姚傳龍
“希望你們好好學習,多思考問題,争取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數學論文,把自己獨到的思維同其他老師和同學分享。”9月1日,武漢市黃陂區第一中學高一新生的第一節數學課上,45歲的數學教師李紅春對新一屆學生提出了高中階段的學習要求。
“論文不是做科研才寫的嗎?”“高中生還能寫出論文來?”聽到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的要求,學生們有點驚訝,不少學生表示對論文的寫作很陌生。
他帶的學生在期刊發表32篇論文
要求學生在國家級刊物多發論文,李紅春已經堅持了12年。他的學生在《數學通訊》等專業期刊上刊發了32篇文章。“希望你們多研究數學,分享心得,為日後科研打下基礎,其實論文就在你們做的一道題中,或者是學習的一個概念裡。”面對新學生,李紅春給出自己的解釋。李紅春翻開學生發表過的論文,有對習題的一題多解,有對一般性結論的猜想與證明,還有對一類問題通用解法的探究,種類不同,學生研究的方向各異。
從教23年,李紅春一直從事數學教學。他把拓展學生思維,作為數學課的一項重要任務。“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要的就是學生形成多樣的思維路徑。”李紅春說。
“剛開始,我也有些偏差。”李紅春坦言,自己在教學的前些年頭,更多是自己研究,向同學講解。每一次想到習題的特殊解法、研究出一類題目的思路,他總會随手記下,并向學生講解,再撰寫論文發表。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李紅春發現,一道題講解的方法多了,學生們能夠理解,但運用起來,有些時候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解法不是學生自己研究得出的。
李紅春在教學中提出,讓孩子們自己思考,多發現方法,自己撰寫論文。2013年,李紅春在學校創辦了校園數學刊物《數學天地》,每學期印制,刊物内容全部是學生撰寫的小論文。
他的課上得“慢”
“老師,論文怎麼寫,我們要提前學習嗎?”明白了老師要求的用意,學生們依然有些難以入手。李紅春笑着搖搖頭,将手中的教材展示給學生們:“深度理解教材中的每個概念,吃透弄通,慢慢學。”
說着,李紅春翻開教材,高一上學期數學教材第一章内容是集合,當講到并集的概念時,李紅春寫出了三個方程,要求學生寫出三個方程至少一個有解要滿足的條件。“這個題,很多人的想法是先求出三個方程都沒有解的情況,再反過來得答案,其實這個題完全可以用并集的概念來完成。而且在計算上會更加簡單,你們來試一試。”說着,李紅春讓學生思考,自己暫時不做任何提示。
李紅春在授課
“慢是老師教學的最大特點。”2022屆學生胡語心回憶,課堂上,李紅春經常通過設置環環相扣的問題串,引導學生展開思維,在關鍵環節,他放慢節奏,讓學生經曆失敗和挫折。
“教學是‘慢’的藝術。”李紅春認為,學習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感悟和深化的過程。數學要追求慢教學,要以學生為本。隻有慢下來,學生才有足夠的時間去嘗試新的解法,也隻有慢下來,學生才有時間去經曆失敗和挫折,形成必要的情感體驗。
2015屆學生鄧飄還記得,李紅春有兩個不講。學生不思考不講、思考不深刻不講。“所以,我們每節數學課思考量很大,确實需要指導時,老師才展示了自己的思維路徑,從概念出發,一點點得到答案。”鄧飄說,思考訓練幫助他更好理解知識。
慢是李紅春教學的最大特點。課堂上,李紅春經常通過設置環環相扣的問題串,引導學生展開思維,在關鍵環節,他放慢節奏,讓學生經曆失敗和挫折。他認為教學是“慢”的藝術,學習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感悟很深化的過程,數學要追求慢教學,要以學生為本。隻有慢下來,學生才有足夠的時間去嘗試新的解法,也隻有慢下來,學生才有時間去經曆失敗和挫折,形成必要的情感體驗。
當學生們經過思考,需要指導時,李紅春這才展示了自己的思維路徑,從概念出發,一點點得到答案。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并集思維,把這一思維應用到更多場景中,得到共性發現,就能形成一篇論文。”李紅春告訴學生們,并集思維,往屆學生已經作出了一系列研究,但依然有完善的空間,希望學生們能繼續學習,自己總結,争取寫出高質量的論文。
他自辦數學刊物,用論文鍛煉學生思維
看到李紅春講解的範例,學生們開始對論文寫作産生了興趣。但是面對國家級刊物的要求,依然感到有些困難。
“我們的第一步是發在學校的刊物《數學天地》上,然後再向更高目标發起沖擊。”李紅春說着,展示出了學校刊物的封面:彩印、封面為校園風景。
《數學天地》創刊于2013年,由李紅春發起編寫,内容是學生有關數學知識的論文。李紅春至今保留着2013年首份《數學天地》,整本刊物就是幾張打印紙用訂書釘裝訂而成,沒有裝幀設計。但正是這本學校刊物,點燃了不少孩子的數學熱情。
李紅春在授課
學生黃寶金2012年9月進入黃陂一中就讀,在2012年的《數學天地》上刊發文章《一個三角函數重要結論的平面幾何證法》《一道難題的兩個别解》等文章,高中畢業後進入武漢理工大學數學相關專業,随後進入武漢大學讀研,現在攻讀博士學位。
“回過頭來看,感謝老師撰寫論文的要求,讓我認識到數學不是做題,是思想方法的研究。”黃寶金說,李紅春的課從來不是講題,而是利用習題、論文,充分挖掘解法背後的東西,揭示思維過程,自己也因為論文發表,愛上數學。
萬子豪是2019屆李紅春所教班級的數學科代表,高中時就在《數學通訊》發表文章,現在也在武漢大學攻讀數學相關專業。“數學寫作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現實世界和數學世界的觀點和理解搭建了平台,有助于我們培養創新思維,通過交流産生創新的思想火花。”萬子豪說,是老師的要求為自己的學習打開了一條新路。
對于論文寫作這一特色教學方法,武漢市教育科學院數學教研員孔峰表示,這種方法能引導學生在寫作中不斷反思,總結,積累智慧,提升認識,在寫作中增進交流。
12年的要求讓無數學生成長,也讓李紅春的教學方法被越來越多人認可。2022年初,李紅春的研究課題《高中學生數學寫作活動的實踐研究》被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認定為研究成果,獲一等獎。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