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方衛視消息,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3月6日舉行了全體會議和小組會議,審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草案。市委書記李強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丁仲禮代表,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代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上海代表團團長蔣卓慶代表參加。會上還有多名來自基層的上海人大代表,他們從衣食住行到教育醫療,就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問題發表了真知灼見,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其中,全國人大代表、複旦大學校長許甯生在會場中發出了“中國為何缺乏諾貝爾獎獲得者這類頂尖人才”之問。他說,“目前學校老師怎麼教,學生就怎麼學。需要出台改革舉措,讓本科生有學習自主權,讓研究生有科研課題選擇權、創新自主權,承擔起科研的責任。”
許甯生在會場中發言
許甯生校長曾在去年通過網絡會議,參加了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先導會議——世界頂尖科學家大學校長論壇,與全球11所大學校長一起,分享了學校在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和扶持青年成長三大科學使命的過程中所實施的舉措和取得的成功經驗,共同探讨了大學在推動人類文明和科學發展的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同時,在上海“十四五”規劃“強化科創策源功能”指導下,上海張江劍指“卡脖子”難題,科學大裝置集群已經初步成型,項目建設施工快馬加鞭、如火如荼。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也是目前制約我國科技創新的主要短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印傑在接受東方衛視采訪時表示,科學創新取決于新方法、新手段,基礎研究一旦取得突破,将開拓全新領域。
印傑接受東方衛視連線采訪
而如何在基礎性研究上取得進一步突破,他提出了四點建議:首先需要更多更好的頂尖科學家投身基礎研究;其次是國家應該有一定布局,上海的實力畢竟有限,在研究領域上與各個地方有合作有分工;此外要加強不同學科、背景的科研人員溝通,如基礎研究科學家與優秀學生的交流,将助力于産生創新火花;最後還需要加強大科學裝置的投入,科學裝置就是科學家的“眼睛”和“武器”,這些基礎條件具備了,科學家才能心無旁骛做研究。
以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扶持青年成長為三大使命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在兩會期間将進一步關注與分享相關話題,歡迎大家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