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23:09:47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詩詞鑒賞觀書有感二首)1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詩詞鑒賞觀書有感二首)2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詩詞鑒賞觀書有感二首)3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詩詞鑒賞觀書有感二首)4

觀書有感(二首)

南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詩詞鑒賞觀書有感二首)5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詩詞鑒賞觀書有感二首)6

ZhuXi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詩詞鑒賞觀書有感二首)7

子曰:“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

一千六百多年後,他的最有影響的繼承者、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發揚者、唯一非親傳弟子而配享孔廟的南宋學者朱熹,便是一個集智者和仁者一身的典範。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詩詞鑒賞觀書有感二首)8

朱熹是繼孔子之後,最著名的中國傳統主流學術思想的代表。他是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同時也是書法家和詩人。

朱熹流傳下來的詩詞不多,大約隻有不到40首,但其中與水相關的占了一半左右,盡顯他智者的靈動之氣。這兩首《觀書有感》既是寫景,更是借形象來說理,讓人在生動的比喻中恍然而悟,體味朱子的讀書和治學思想。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第一首詩的景是寫實的,從花園中的小池塘鋪陳開意境。“半畝方塘”,平正玲珑,“一鑒開”仿佛讓人看到水面的清澈明亮,如同鏡子一般映照出“天光雲影”。腳下眼前的小小方塘與瞬息萬變的高天流雲融合為一體,明麗生動。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詩詞鑒賞觀書有感二首)9

後二句切入說理。先用設問,問渠(代詞,指代方塘)為何如此清澈呢?是因為源頭有活水的注入。作者也許并沒有看到池塘的泉源,而是從它的明淨推測出答案,這既是現實的反映,也是觀書的感悟。知識需要不斷學習,學術需要不斷提升,思想需要不斷發展,這一切是潛在的,如同隐藏在水面下的源頭,但隻要有活水源源不斷地湧入,哪怕是個小小池塘,也會永葆清新,從而對世間萬物的認識也可如同鏡鑒一般明晰。

”和“”之間,是結果和原因的關系,不僅在讀書治學方面,在社會、文化等層面也有指導意義。如從理學角度,還可看作是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學》)從藝術角度的诠釋。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第二首詩同樣也是借景象說理,但其景更虛,其理更著。“艨艟”亦作“蒙沖”,是外蒙牛皮的古代戰船,當時可謂“巨艦”了。

平時如在淺水中行船,需要衆人費力推動,一不小心就會擱淺。但昨夜大雨滂沱,春潮湧動,艨艟巨艦如同羽毛一般輕易浮了起來,自由自在地在中流飄行。泛溢的春水是基礎,是動力;而巨艦是思想,是行為。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詩詞鑒賞觀書有感二首)10

如在思考或創作的過程中,一夜春雨便是過往的積累,忽生的春水如同勃發的靈感,從需要費力推移到自由行駛的大船象征着苦苦追尋後豁然開朗、一氣呵成的成果。這簡直就是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中國古代升級版本嘛,涵義更廣泛,道理更深刻,表達手法更藝術,而且早了八百年呢。

與唐詩相比,宋詩更好說理,其中優劣取舍,各人自有看法。有人比喻唐詩如荔枝,華美豐腴;宋詩如橄榄,澀瘦味長。

那麼理學大家朱熹的詩,更是如一顆刻意炮制的橄榄了。“理”是其詩的内核與骨架,他以此為出發點,取景拟象,闡述旨趣,即是将詩當作文章做的,如同時代的羅大經所言,為了“借物以明道”(《鶴林玉露》)。所以,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朱熹是個嚴肅的老夫子,而不是浪漫灑脫的詩人。他的詩少了飛揚的意氣,但文辭更整饬,更有哲理性,顯示出他作為一個哲學家思維的謹嚴和思想的通達。如這兩首《觀書有感》,即是藝術性和思想性統一的佳作。

即使是朱子,畢竟也年輕過吧。比如他詩中的“半畝方塘”,便是真實存在的風景。朱熹出生于福建南劍州尤溪縣城南公山之麓,即父親好友鄭義齋的館舍中,并在此居住到七八歲時。

院中有池塘,其父朱松亦有詞寫道:“清曉方塘開一境。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蝶戀花·醉宿鄭氏别墅》)這個澄澈如鑒、照映着天光雲影的方塘,應當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許朱熹幼時讀書之暇,池邊便是最好的休憩、遊戲之所。這個池塘在他的詩中确立了永恒的地位,象征着有源頭活水的清明之境。朱熹的學術生涯也由此出發,伴着大江春水,浩浩蕩蕩,奔騰前行,最終作為一條主脈注入中國思想史的海洋。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詩詞鑒賞觀書有感二首)11

南溪書院

朱熹逝世後,當地縣令在他的出生地建起祠堂,祭祀他和他的父親。後來宋理宗親自賜額,在此建立“南溪書院”,明清時又屢有修繕擴建。半畝塘亦經疏浚,并築“活水亭”于其上,向來往的人們昭示着朱子的思想境界。

編輯:艾葉

觀書有感古詩其一宋朱熹(詩詞鑒賞觀書有感二首)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