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作大國工程的三峽大壩,在防洪和發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卓越貢獻。但是閃電哥有一個疑問,如果三峽大壩的壽命到期,下遊地區的防洪安全要怎麼辦,它産生的巨大經濟效益會不會随之消失呢?到那時,我們該如何應對?
三峽從規劃、勘察、設計直到建成投産,一直存在很多争議。當初,三峽大壩建造耗資高達兩千多億,但它僅憑短短十幾年來的水力發電,就為我國創造了高達三千多億的利潤。這隻是從電力貢獻來看,如果再加上旅遊經濟和航運蓄水的效益,三峽工程的價值無可限量。除了長遠的經濟效益外,三峽還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偉大工程,對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防洪與水質改善,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因此我們現在格外珍惜三峽大壩。同時也有人開始擔心它的工程質量與壽命問題,畢竟這麼好的龐然大物,萬一坍塌或者用不長久,該多令人心痛啊!
想知道它的質量到底如何?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三峽的建壩技術與使用材料,三峽大壩是整個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重要環節之一。分為攔河壩和洩洪壩兩個部分,三峽大壩主要是依靠壩體自身的重量來抵抗上遊水的壓力和其它負荷。都說混凝土是最冰冷沒有感情的東西,可是當初建設者們為了暖化三峽大壩龐大的混凝土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采用新型混凝土原材料與配合比,也就是将性能優良的一級粉煤灰,作為混凝土摻合料,再配上高性能的外加劑合理配比,使混凝土的綜合性能達到最優水平。其次是采用先進混凝土的澆築方案,利用從國外引進的,最先進的大壩澆築設備塔帶機,來增強三峽大壩運行的可靠性。最後是創新混凝土溫控防裂技術,也就是從控制混凝土的溫度入手,來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從而提高施工水平。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最新技術和創新的管理方法,三峽工程的建設技術已經領先于世界先進水平。但是在大壩驗收時,我們仍然發現了很多細如發絲的裂縫。
聽到這裡你是不是存有疑問?比如,這些裂縫是否會影響三峽大壩的抗震能力?據技術人員介紹,三峽大壩裂縫的産生。,是由于混凝土在澆築過程中,内部的高溫與表面的低溫,溫差過大而造成的。現有條件下,任何大壩都會有這樣的裂縫存在,但這并不會危及大壩的安全和使用壽命。裂縫的問題解決了,但還有專家說,國外的混凝土使用期限是100年,而中國的混凝土使用期限僅50年。三峽大壩用料最多的就是混凝土,而且它長期浸泡在水中,時間久了就會受到腐蝕和損傷。除此之外,大壩使用的鋼筋在與空氣接觸後就會氧化生鏽,出于安全考慮,專家認為三峽大壩的使用壽命也就在50年左右,拆除隻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那這時又該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拿建于1937年的豐滿大壩為例,它和三峽大壩一樣,是同一種類型的混凝土重力壩。在1988年的時候,51歲的豐滿水庫在風化、冰凍和溶蝕的作用下,老化現象明顯,表面嚴重破損,呈現出軟化、剝落的狀态。大壩上遊面破損1300平方米,下遊面破損6100平方米,破壞深度達100到400毫米。根據這個狀态我們可以确定,豐滿水庫已經進入使用壽命的末期,但是直到2018年,豐滿水庫仍然在運行。這并不是我們人類非要壓榨年老的大壩繼續工作,而是我們通過對它的加固和維修延長了它的壽命。這個道理放到三峽大壩上同樣适用,也就是說,三峽大壩的壽命通過不斷的維修後,要遠遠高于我們的想象。
可能你又會想,雖然通過修繕和加固延長了三峽大壩的壽命。但如果到了不得不拆除它的那一天,我們該如何保證下遊地區的防洪安全?其實這也可以從豐滿大壩中找到答案,因為不斷的修繕和加固,豐滿大壩所消耗的費用比修建新的大壩還要昂貴。所以在2012年,我們果斷決定在豐滿大壩下遊120米處,建立一個新的大壩,原來的大壩在新大壩建成後逐漸廢棄使用。在2018年時被拆除,隻保留了部分壩體作為遺址,也算給我們留個紀念。這樣看來,如果三峽大壩也達到了壽命末期,并且加固和修繕它所耗費的代價過大,那我們也會在原來的大壩附近,建一個新的大壩,并逐漸拆除原有的大壩。這樣就可以保證下遊地區的防洪安全,新的大壩也會繼續接過重任,不斷産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造福沿岸各地區。對于中國這個基建狂魔來說,拆除重建大壩是分分鐘的事,正如那句傲嬌的話一樣“拜拜就拜拜,下一個更乖”,也許下一個大壩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