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前,不見萱草花。”萱花具有深厚的孝道文化内涵,在傳統文化中常被看作中國的“母親花”。5月12日母親節當天,在麗娃河畔的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4小時閱讀空間,一場别開生面的華師大萱花文化節也在此舉辦。
活動現場,由華師大民俗學研究所博士張海岚根據《儀禮》進行的少兒“孝道”敬茶禮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歡迎。小朋友們學習敬茶禮,恭恭敬敬地給媽媽敬上一杯孝道茶。手繪萱花團扇、古琴親子誦讀、萱花特色菜肴品鑒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也讓前來參加萱花文化節的親子家庭流連忘返。很多媽媽都表示,在母親節舉辦這樣的活動顯得格外有意義。
據了解,本次華師大萱花文化節與中國最大的萱花種植基地湖南祁東縣進行産業聯動。湖南祁東是全國黃花菜産業生産标準的發源地,也是國家藥食同源産業科技聯盟黃花菜分委會主任單位。作為華東師範大學直屬企業的上海華申中外文化交流公司,在本次文化節中與祁東縣黃花菜産業發展辦公室簽署框架協議,拟在今後将祁東的黃花菜菜品、觀賞性産品、功能性産品引入高校市場,既可以豐富高校的餐飲文化,為師生提供綠色有機的蔬菜原料,同時也加強了高校企業服務地方社會的能力,實現産學研互動,共同探索地域經濟發展與高校文化建設的聯動機制。
在當代高校開展以萱花為主題特色的母親節活動,進行将萱花文化從原産地到高校文化傳播陣地的有效連接,共同對萱花文化做進一步挖掘和傳承,可以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增強敬親孝老的良好風尚,是創新當代高校人文美育教育的有益探索。
“萱花意象解讀與傳統孝道文化傳承”講座
本次活動中,華東師大民俗學研究所田兆元教授也帶來了以“萱花意象解讀與傳統孝道文化傳承”為主題的講座。田兆元介紹,萱草最早現于文字記載是在《詩經·衛風·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樹之背”的句子。後世注家多認為這裡的“谖草”就是“萱草”。
那麼萱花的意象如何最終與母親聯系起來的呢?據說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是最早将母子情感連在一起的表達。而随着人口遷移,一批北方的漢族遷居到江西贛南,在贛南地區的客家匾額時至今日仍保留着大量以萱花喻母親的内容。
田兆元曾參觀過贛南師範學院博物館的匾額陳列,其中就有大量以萱花為主題的匾額文字和圖案。如一方“萱花永茂”匾便表達了明顯的祝壽含義,除了壽字紋,還飾有抽象的萱花紋圖案。“以‘萱’為意象的匾額在客家匾額中是一個很大的系列。‘萱茂蘭芬’意為母親長壽、兒女成才,‘萱桂南山’‘金萱永茂’都含有祝福母親長壽之義,‘椿萱永茂’則是祝福父母雙雙長壽。” 田兆元感慨,随着萱花這一意象的衰落,其中的含義也逐漸淡漠出大衆視野。就連保存萱花意象内容極多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客家門匾,壽匾儀式也日漸衰弱。
如今,西方母親節的代表性花品——康乃馨成為了人們最為熟悉的意象。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象征母親意象的萱花,但卻并無“母親節”這個提法,也沒有相應主題的節日,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有強烈儀式感的西方母親節進入中國後,逐漸被大衆接受,康乃馨作為母親節的代表花也逐漸取代了萱花的地位。
近10年來,也有學者提出重建中國母親節,提議将《孟母三遷》中孟母的生日農曆四月初二定為“中國母親節”。但西方母親節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也同樣體現了報答母愛之意,重新創設一個節日希望取而代之,效果并不明顯。
“康乃馨有豐富的神話叙事,希臘神話、法國神話、美國神話,甚至基督教的神話都與其有關,所以康乃馨傳播深廣,完全覆蓋了中國萱花母親意象。” 田兆元說,“我們不能怪外來文化,而要怪我們自己對于傳統沒有很好地呵護。”
小朋友們學習敬茶禮,恭恭敬敬地給媽媽敬上一杯孝道茶
萱花的傳統意象在當代已經處于式微的地位,萱花的信仰與叙事成為一種失落的文化傳統,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田兆元認為,萱花文化具有一個完整的譜系,它有發生、發展、傳播的過程,也出現了斷裂的現實狀态。複興重整萱花文化,就是續接傳統,這是一個系統的過程。
對此田兆元提出了另一個可能的路徑,就在已有複興之勢、更為民衆了解認同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中,把敬老文化意蘊明顯的萱花納入其中,開展紀念活動,讓更多人了解萱花符号,續接這一傳統文化意象。去年九月初九,華師大舉辦了一次“待到重陽日,把茶畫萱花”的敬老主題茶會,以萱花為主題做講座、寫楹聯、種萱花,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此番華師大在母親節當天舉辦萱花文化節,也是希望在這個特别的日子裡重提萱花,喚起大家的關注,重建中華母親意象。“複興中國的母親孝道文化符号,便從重新解讀萱花的文化價值,振興萱花文化開始。”田兆元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