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懷瑾打坐的要領講解

南懷瑾打坐的要領講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4 08:23:39

南懷瑾打坐的要領講解?【顔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南懷瑾打坐的要領講解?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南懷瑾打坐的要領講解(南懷瑾先生修道打坐達到)1

南懷瑾打坐的要領講解

【顔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

顔回聽到這裡,就說“回益矣”。老師我懂了,這一下懂得道了,好修道了,他說我已經進步了。孔子說,哦?你懂了道,進步了?“何謂也?”把你的心得報告看看。顔回說“回忘仁義矣”。現在我心裡頭放下了,什麼文化呀,藝術呀,學問呀,文學呀,仁義道德這些,都放下了,我心裡頭都沒有了,進入道了。孔子一聽,說“可矣,猶未也”。你是放下了一點,隻放下了仁義道德,還沒有完全,才剛剛入門。等于你們修道一樣,有時候瞎貓撞到死老鼠的時候,心裡就空空洞洞的,以為悟了;那是耽誤了的誤,不是真的悟。那比顔回這個還差一點,顔回是真的放下了仁義。孔子說:可以啦!還沒有完全。顔回聽老師批駁還沒有完全,又去用功打坐了。

【它日,複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

不曉得搞了幾天,顔回又來見孔子,說“回益矣”。老師啊,我真的懂了道了,進步了。孔子說,你講講看,報告一下。顔回說“回忘禮樂矣”。我更放下了,腦子裡把所有這些文化精神,中國文化傳統的觀念,一股邋遢都丢得光光的,沒有了,放下了,放下了就是道。孔子說“可矣”,可以啦,“猶未也”。還沒有完全。

【它日,複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

顔回聽老師這麼講,又回家去打坐了,是不是回去打坐不知道,是我加上的。有一天又來看孔子。這一回,你注意哦,過了三關了,跟禅宗說的過三關一樣。“回益矣。”我悟道了,這一下不是耽誤的誤。那麼孔子說,怎麼講呢?顔回說“回坐忘矣”。什麼都放下了。你們打坐就要做到這樣,“坐忘”,也不曉得自己坐在這兒,也沒有我,也沒有身體,也沒有人,也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什麼也沒有,天地什麼都放下了,連那個放下的還要放下!不是那麼一股死相坐在那裡,好像比長途賽跑還要吃力的樣子。

道家所謂的打通“奇經八脈”如果沒有到達“沖氣以為和”,乃至“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的實際境界,那就根本全是空言,更無法了解“中脈”真通的景象了。

如果工夫到達“奇經八脈”完全打通,有了“沖氣以為和”的境界時,那便有莊子所謂的:“堕肢體(沒有身體四肢的感覺),黜聰明(絕對沒有妄想),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此時“中脈”的功能發動,首先便有引伸上下通于無際的覺受,自然而然便呈現“萬裡青天無片雲”的晴空境界。甚至,無論白天黑夜,滿天繁星呈現眼前,猶如“掌中觀庵摩羅果”一般。平常所有的知覺和感覺狀态,一起忘卻無遺,所有人我是非等等世俗觀念,完全遠離消散。

但“中脈”的打通,并非就是全部道果的完成。嚴格說來,打通“中脈”,也隻是入道基礎的真正穩固而已。從此以往,前途更加微密深邃,更須仔細努力。的确非有明師指點不可。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修道先要學打坐,坐起來不求靜就不是做工夫。莊子笑我們,所謂靜坐,說是“坐馳”,坐在那裡開運動會,又想觀音菩薩又想西方又想東方,又想轉河車又想上下颠倒,在那裡忙得很。所以莊子提到真正的靜坐叫做“坐忘”,坐到忘記我忘記身體了,那叫做修道。坐到真沒有雜念妄想時,這是真陰,陰極了才陽生。老子說六個字:“緻虛極,守靜笃”,這就是打坐的基本原則。這是什麼境界呢?是陰境界。老實講,不要怕陰境界,陰極就陽生。比方我們人總要睡覺的,精神太疲勞時去睡一覺休息,睡夠了精神來了。所以陰不是壞事,是好事。

像我們腦子思想的這個地方屬于離卦,當下部的氣上升刺激腦下垂體,思想就來了,精神旺盛思想一來,它喜歡向下走,所以精神好了做壞事的機會就多。做壞事多是向下流,向下走的。

老實講,我們打起坐來,坐到什麼都不知道,那是陰境界,是氣之重濁的境界。所以,工夫到了“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時,你的真工夫到了,是還精補腦的時候。到了那個時候不要覺睡了,也沒有妄想也沒有思想,可以叫做六根大定。當此之時,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清醒的,晝夜清醒,也許個把禮拜都不需要睡覺了,但絕不是失眠。這個時候要參考元朝丘長春真人的《青天歌》了——“青天莫起浮雲障”,這個時候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不是不知道,萬象都知,可是沒有動念。“雲起青天遮萬象”,如果這個時候動一念,等于青天裡起了一片浮雲,就把青天遮住了。

*****

“乾性至健,靜則專而動則直”,拿《易經》來講,乾卦代表純陽之體,永遠在動,是生命的動力。所以“天行健”,乾是至健,是不死的。當乾卦靜态的時候,實際上沒有真靜,因為它動得快,看它好像不動。什麼是靜呢?當我們身心專一的時候,才感覺到靜态,其實那是不是靜态不知道。所以“靜則專”,換句話說,專到極點才做到靜。入定也是那樣,所以系心一緣就能入定,心散亂不是定。你打起坐來,覺得氣走到那裡,哎唷,通了!那你根本在亂!所以莊子叫這個為“坐馳”,坐在那裡開運動會。真正的靜,莊子還有一個名稱叫“坐忘”,忘記了自己在坐,那就是靜,是專。能夠做到靜且專的話,乾卦陽能發動得就快。

我們做工夫的真到了這個境界是什麼狀況呢? “一點元神,為精氣之主宰,至剛至直而不可禦”,這個時候氣脈真正貫通,密宗叫打通了中脈,道家叫沖脈。有人著書,拼命罵道家這個沖脈不是密宗的中脈,好像中國的總比外國差一點,非常可笑。這個沖脈所謂“沖”,它不隻是在身上“沖”,而是一片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個脈打開,一點元神甯靜到極點,定到極點那個力量,會使得全身的氣脈統統充滿,你的手腳指節,連每一根頭發,都有力量;這個力量不是打死人那種,而是一種充滿。到了完全專一時,一點元神就做了精氣的主宰,“至剛至直”。剛是陽能之性,所以充滿而且是直。

常有人問,打坐時勾腰駝背可不可以?當然不可以!但是年紀大身體不好,就隻好自然些,不要一定挺起來,那樣非受傷不可。等到那個陽氣發動,你要彎也彎不下去,這個精氣神,就是孟子那句話“浩然之氣,充塞于天地之間”。孟子那兩句話,如果不拿工夫來講,是難以解釋的。所以它是“至剛至直而不可禦”,要蓋也蓋不住,要停也停不了。

——《我說參同契》


“故聖人常遊外以弘内,無心以順有。”所以得道的聖人,常常“遊外以弘内”,這個心(精神)能跳出了物質世界,在天地以外,可是内在還是弘揚這個道業。“無心以順有”,雖然是無心,空的,可是仍在現有世界中遊戲。拿我們現在漂亮的名詞講,真正得道的人,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雖然在形體上做入世之事,他的精神永遠跳出來,空靈的,不受拘束的。

“故雖終日揮形而神氣無變,俯仰萬機而淡然自若。”這就是儒家所标榜的堯舜這些聖王之道,所謂得道的聖君賢相,内聖外王的這個道理。所以得了道的人才能夠入世。“終日揮形”,一天到晚事情多得不得了,忙得很,“而神氣無變”,實際上他内在的修養,神與氣,沒有受外界影響,那麼忙碌,内心沒有變動。人要修到這個樣子啊,可以做帝王,可以做帝王師,可以做領導人。“俯仰萬機”,一天忙得呀,一萬件各種各樣的事,都是拖累,可是他内心是空空洞洞的,“淡然自若”。

“夫見形而不反神者,天下之常累也。”一般人隻抓到了自己的外形,抓到了外界的一切事情,而不回轉來找自己生命的那個真谛,所以感覺生命是痛苦,是拖累,是矛盾的。

“是故睹其與群物并行”,因此這些人不懂道,自己不能得道,在這個人世間,雖然有個肉體,有個靈魂,自己沒有找到靈魂的真谛,自己也變成一個機械人,“莫能謂之遺物而離人矣。”不能跳出物質世界的束縛,而真懂得一個人生。

“觀其體化而應務,則莫能謂之坐忘而自得矣。”如果能夠了解了道,得了道,體會到宇宙萬化的自然而變,雖然你做生意也好,盡管忙碌之間,辦公桌上有八個十個電話通通響了,也無所謂。不過這要訓練啦!如果十個電話一起響起來,你準備先接哪一個?你心裡緊張不緊張?你們諸位青年也許将來會到這個境界,這個時候你怎麼辦?我們要研究一下,這個時候,不曉得哪一個電話最重要,一定是緊張的;如果體會到變化之道,則自然能夠應付。“則莫能謂之坐忘而自得矣。”可以入道了。坐忘是莊子提出來的,就是佛家所講入定,那就是杜甫講諸葛亮的詩,“指揮若定失蕭曹”,就是這個道理,指揮若定,就是入定一樣,很自然。

剛才拿這句話來解釋,當碰到萬馬奔騰的時候,看你能不能做到指揮若定,達到坐忘的境界。“豈直謂聖人不然哉?”所以你能做到了這樣,才了解聖人是入世的,不一定是出世的,并不一定跳出了紅塵才叫得道的人;也就是說,真正得道的人不一定跳出紅塵。“乃必謂至理之無此是”,因為不懂這個道理,才會認為修道好像同現實生活脫離關系,這完全錯了。真正的修道學佛,懂了以後更積極地入世,更積極地面對現實;所以大乘佛學也是如此,道家的道理也是如此,莊子這裡的道理也是如此

——《莊子諵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