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老人乘坐地鐵時因無健康碼受到工作人員阻攔”的視頻在網上熱傳。有呵斥工作人員态度惡劣的,有苛責老人年紀大了就該老老實實待在家别出門給社會添麻煩的,繼子女不孝虐待老人的、幫助老人反被訛詐、公交上該不該給老人讓座等熱點後,再次将關于“老人”的話題推向輿論中心。
古語有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又如: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尊老敬老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古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摸索出、探索出、總結出、歸納出、凝練出的為了推進社會進步發展和實現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寶貴精神财富。今天,我們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在結合新時代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尊老敬老同樣有着新時代的發展需要。
尊老敬老是人性關懷的體現。每一個老人都曾是青年,他們在最美好的青年時期忙忙碌碌,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青春汗水與聰明才智,留下了如今這一棵棵讓我們好“納涼”的“大樹”。如今他們老去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社會、時代的弱勢群體,我們應給予家中的長輩老人的悉心照料,這是“孝”,是對養育之恩的報答;我們應當給予社會老人群體的尊敬愛戴,這是“大孝”,是對身處時代的報答;這更是新時代所号召的一種人性關懷、文明程度的體現。
尊老敬老要從家風開始培育。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家庭都應弘揚“百善孝為先”的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我們當代青年人,更應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在家庭成員中,特别是對下一代的教育中,培養好尊老敬老觀念,傳承好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讓小朋友從小就養成尊敬老人、愛戴老人的優秀品德。
尊老敬老還需滿足精神需求。代代相傳的“養兒防老”觀念讓當代年輕人狹隘地認為,在物質生活上保證老年人衣食住行的生存需求既是孝。但随着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老人的物質需求已不再難實現,訴求越發多樣化,更傾向于生活上滿足老年人情感愉悅的心理需求,在情感上需要更多的多關懷與陪伴——真正老有所樂。
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預測,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将占到總人口的14%,實現向老齡社會的轉變。2025年“十四五”規劃完成時,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過2.1億,占總人口數的約15%。
我們每一個人都将老去,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要多一些理解,少些苛責;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責備;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抱怨。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孝敬自家老人、尊重其他老人,真正将尊老敬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體現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在家庭和公共場所中,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作者:闫曉惠
編輯:孫钰穎
責編:翟立強
總編輯:姚啟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