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陽的曆史無疑是厚重的,不過現在差别卻挺大。作為首都的北京地位無人能敵,西安和南京也都是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特大城市,洛陽現在隻是河南省的地級市,低調得讓很多人忘了它曾經是十三朝古都,無比輝煌的存在。
洛陽,地處中原,位于河南省西部的山區與東部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北臨黃河,伊水、洛水穿境而過。洛陽群山環繞,北有邙山,東有嵩山,西有崤山,南有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等山脈,北面還有黃河天險,黃河以北又是王屋山、太行山等。洛陽地理位置優越,是天下形勝之地,古人稱洛陽“山河拱戴,形勢甲于天下”。
我們都知道古都西安所在的關中之所以稱為關中,是因為處在四關(函谷關、武關、大散關、蕭關)之中,乃四塞之地,西安憑四關而立,易守難攻,是曆代大興王朝建都的首選之地。其實,洛陽所處的地理環境和西安頗為相似,山河拱戴,西有函谷關,東有成臯關,北有孟津關,南有伊阙關,也是易守難攻的四塞之地,号稱“小關中”。
函谷關,位于洛陽以西,居山川形勝之地,确保洛陽的西線安全。天開函谷壯關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不過曆史上函谷關的位置也有數次變化,一共有三個。秦時函谷關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境内,漢朝時函谷關在秦函谷關以東約150公裡,今洛陽市新安縣以東,曹魏時函谷關在秦函谷關北5公裡處,也在靈寶境内,如今已被三門峽水庫淹沒。通常說的函谷關,大多指靈寶境内的秦函谷關。
成臯關,也就是虎牢關,《三國演義》裡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就是在這裡,也叫汜水關。此關位于黃河南岸,汜水西岸,西距洛陽約一百多裡,再加上洛水的阻隔,隻要守住虎牢關和洛水,可保洛陽東線無憂。東漢末年,董卓占據洛陽,袁紹等人害怕,不敢西進。曹操比較有戰略眼光,認為隻要拿下虎牢關,洛水以東就無險可守。自帶兵馬向西挺進,準備占據虎牢關。
孟津關,是個“水關”,位于東漢洛陽城東北十幾公裡的邙山北麓、黃河南岸,是洛陽的北大門,捍衛洛陽的北線安全。但凡中原戰亂,都會在孟津重兵把守,防止敵軍渡河南下。一旦丢了孟津關,敵軍很快就能兵臨洛陽城下,洛陽門戶大開,是守不住的。
伊阙關,位于洛陽南邊,橫跨伊水兩岸,西邊是龍門山,著名的龍門石窟就在龍門山上,東邊是香山。伊阙地勢非常險要,易守難攻,是洛陽的南大門。一旦伊阙關被拿下,敵軍可順伊水直抵洛陽。
北宋初,趙匡胤一度想遷都洛陽,就是看中了洛陽的易守難攻,可以解決開封難守而造成的冗兵之弊,隻可惜沒能實現。斧聲燭影後,宋太宗趙光義登基,遷都之事就沒了下文。如果宋朝能遷都洛陽,或許後來的靖康之恥就不會發生,曆史沒有假設。
正因為洛陽地理環境優越,成為古代王朝建都的優先選擇之一,夏朝、商朝、東周、東漢、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一共十三朝曾建都洛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