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紅火火過大年#大連位于遼東半島的最南端,這裡處于北緯39度黃金海鮮生産線上,因此大連一直以出産優質海鮮而馳名中外,很多地方賣海鮮的隻要标上“大連海鮮”都會身價倍增。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大連人,家裡過年餐桌上自然少不了海鮮的身影,随叫大連可以“面朝大海,現撈現歹”呢?
以前老輩大連人過年,家裡餐桌上肯定會常備5大硬菜,可以說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過年上大連人任意一家,這5道菜都會在餐桌上出現,可是現在這5道菜卻成了餐桌上的“稀罕物”,很多的年輕人已經很少吃到,而且即使有也不見得舍得買來吃。
大連地處黃海和渤海交界處,這裡出産的大對蝦可以說是北方海域裡最大個的野生蝦。
老輩大連人過年的時候都會買上一些大對蝦,這大對蝦是按頭論價的,也就是一斤稱多少隻,最好的大對蝦一般一斤也就稱個六、七頭;小一點的顔色發黃的“黃梢子”蝦一般一斤稱個十幾隻。
大對蝦跟我們現在買的養殖蝦最大的差别就在口感上,大對蝦的口感是有些面面的,不像養殖蝦是Q彈的口感,而且大對蝦的鮮味是養殖蝦沒法比的,用它炖白菜蝦油都能把白菜染紅。
以前大連人過年制作渤海灣大蝦都是采用“㸆”的方法,也就是把大對蝦去除蝦線後蝦囊,入鍋炸至變紅表皮幹硬後撈出,然後回鍋加白糖和番茄醬用小火把芡汁都㸆到大蝦中去,這樣的大蝦吃起來鹹鮮微甜,色澤紅潤誘人,是年夜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大菜。
現在渤海灣大對蝦已經越來越少見,市場上偶爾遇到也會賣出“天價”,年輕人還真舍不得買。
2.渤海灣刀魚
帶魚在大連和山東地區也被稱作“刀魚”,這是海鮮市場上最常見的平價海魚,而且都是純海捕沒有養殖的。
渤海灣的刀魚肉質豐腴肥美,尤其是魚腹部那塊肉入口一抿即化,一點腥味和異味都沒有,而且還沒有常見帶魚的肉質那麼柴。
渤海灣刀魚都是小腦袋和小黑眼睛的,這種魚的腹側有一條側線,以前大連人過年家裡怎麼也得買上十斤八斤的渤海灣刀魚。
當年賣刀魚是用論指賣的,也就是把手指并攏後去量刀魚的寬度,幾根手指寬就是“幾指刀”,越寬的刀魚價格越貴。
老輩大連人年前“走油”肯定會炸上一盆刀魚,家裡來客時簡單一熥就上桌,炸好的刀魚夾在饅頭裡吃,那叫一個“香”!
現在渤海灣刀魚的價格已經讓普通人望而卻步,而且即使有錢也很難買到,偶爾在市場上見到也要上百元一斤,這個價錢很少有人買來吃了。
3.牙片魚
牙片魚是比較兇猛的海魚,它是比目魚的一種,跟其它常見的比目魚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嘴上有鋒利的牙齒。
牙片魚的魚肉細膩鮮嫩,一點腥味和異味都沒有,以前大連街的飯店都是用這種魚制作餾魚片、全家福等菜品,而且牙片魚也是制作刺身很好的食材。
牙片魚捕撈上來後要及時從尾部給其放血,否則魚肉放置時間過長就會發糜,這也是牙片魚比較珍貴的原因。
大連人以前過年肯定會買上一條大牙片魚,用這魚的魚肉制作全家福或餾魚片,或者直接家焖牙片魚,甚至片肉包牙片魚餡餃子。
現在野生的牙片魚已經越來越少見,養殖市場上到随處可見,但是個頭一般也就在二斤以下,也吃不出當年的那種味道和鮮味了。
家焖牙片魚
4.赤甲紅蟹子
大連的海邊有三種常見的海蟹,就是梭子蟹、花蓋蟹和赤甲紅,梭子蟹雖然個頭大,但是經常會遇到汁多肉少的情況的,而且以前過年期間也不是梭子蟹上市的季節;花蓋蟹雖然滋味挺足,但是個頭普遍比較小,過年期間吃它多少有點掉價;赤甲紅螃蟹的夾子粗大有力,個頭隻比梭子蟹略小,加上基本都是大連沿海出産的,所以非常受本地人歡迎。
現在赤甲紅螃蟹的售價已經越來越高,節前海鮮市場上的售價怎麼也得150元一斤以上,這樣的價格加上一斤稱不了幾隻,自然令很多人望而卻步了。
5.加吉魚
“加吉魚頭,鲅魚尾,刀魚肚子”是海邊人評價魚好吃部位的标準。
其中加吉魚頭能夠名列榜首自然不是浪得虛名的,加吉魚的學名叫“真鲷”,它在日本也有着“海魚之王”的美譽。
加吉魚的魚肉潔白細膩,魚肉入口緊實還略帶韌勁,一絲魚腥味都沒有。
加吉魚曾經是大連人過年餐桌上的常見菜,當年大連的廚師也用一道【紅鲷戲珠】勇奪全國第二屆烹饪大獎賽的金獎,加吉魚當年在大連可是家喻戶曉的好魚。
加吉魚可以用來清蒸或家常焖,也是以前大連人過年時餐桌上的常見菜。
現在加吉魚在很多年輕人那裡已經成了“傳說”,雖然聽說過這魚,估計大連的九零後和零零後可能見到這魚都不認識。
老輩大連人過年常吃的這5道硬菜,現在逐漸淡出餐桌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産量越來越少,即使市場上遇到,價格也會令很多人望而卻步了!大家那裡還有哪些老輩人常吃的“過年菜”,但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歡迎留言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