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黨章規定和黨中央統一部署,全國38個選舉單位選舉産生了2296名黨的二十大代表。黨的二十大代表是共産黨員中的優秀分子,具有先進性和廣泛代表性,是經各級黨組織逐級遴選産生,肩負着9600多萬名黨員、49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的重托,凝聚着全黨的意志,承載着人民的期望,将光榮地出席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們中很多是來自生産和工作第一線、在各行各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模範黨員。本欄目重點介紹生産和工作第一線黨員代表的先進模範事迹,以學習和弘揚他們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範。
在金川集團,潘從明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也是成就卓著的“創新達人”。
參加工作26年來,潘從明紮根貴金屬生産一線,緻力于各類一、二次資源物料中貴金屬清潔、高效提取技術及裝備的研發與應用。他多次主持并參與國家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完成各類創新項目218項,擁有國家授權專利34項,為推動貴金屬綠色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貴金屬是精密電子、航空發動機、燃料電池等國家戰略高科技産業的關鍵基礎材料。我國貴金屬資源儲量僅占全球的0.39%,90%的貴金屬需要從廢棄礦渣裡提煉。
“貴金屬的提煉需要精湛的技藝,經過800多個化學方程式,可其中七成以上無法在課本中找到。”憑借堅持不懈地學習和鑽研,潘從明圍繞這800多個方程式,不斷推出多套新工藝、新裝備。
鎳陽極泥是提取鉑钯铑銥的主要原料之一,但鎳陽極泥中鉑钯铑銥的清潔高效回收,一直是困擾貴金屬冶煉高質量發展的難題。
在攻克這個難題的4年多時間裡,潘從明曾多次日夜守在實驗室,無暇顧及正備戰高考的女兒,将患重病的父母托付給妻子,全身心投入“鎳陽極泥中鉑钯铑銥綠色高效提取技術”的研發。
潘從明累計開展了2000多次試驗研究,終于完成整套工藝研發并實現工業化應用,解決了沿用38年的傳統工藝存在的原料适應性差、資源利用率低、清潔性差等問題。2018年,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專家鑒定,該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創新是提升效益的最佳驅動力,而專注、堅持是創新的動力之源。”這些年來,潘從明帶領團隊沖破傳統工藝束縛,突破性地提出以“高效分離”“深度除雜”“快速提取”等為關鍵詞的一系列新工藝,使鉑族金屬生産線年産能由400公斤提升至4500公斤以上。
針對貴、賤金屬等幾十種雜質元素共存的铑銥物料,潘從明經過上千次試驗探索,最終開發出一套回收率指标高、加工成本低、生産周期短、環保性能好的複雜铑銥物料分離精煉全新工藝,解決了多年來困擾同行專家的世界性難題。這項成果是我國铑銥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在金川集團公司銅業有限公司貴金屬冶煉分廠,99.99%是貴金屬産品的出廠标準,提純1克貴金屬,需要用60多種化學試劑,在至少5噸的鎳礦廢渣反複萃取,直至剩餘萬分之一的雜質。而每一次從廢渣變成液體、又從液體變成貴金屬都要經過20多道工序,有200多個技術控制指标,這對技術和工序有着嚴苛的要求。
潘從明從生産組織、工藝改進和人員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将質量管理拓展到生産流程的各個環節,經他發現并完善細化的質量控制條件達280餘項,組織攻關質量管理、質量控制類課題近18項。他還總結出“辨色”的方法,通過每過濾一次後的顔色變化,來判别還有哪些雜質。這個絕活颠覆了過去的提煉經驗,為貴金屬提純開創了新篇章,使金川貴金屬産品創造了連續35年保持99.99%純度的質量奇迹,生産的金、鉑、钯主産品被授予“甘肅省名牌産品”稱号。
國内大量汽車、電子産品、石油催化劑等面臨報廢高峰期,各類二次資源中的貴金屬就是一座移動的“城市礦山”,成了國内外同行關注的焦點。“我們的資源絕對不能讓别人拿去。”潘從明和團隊成員重新出發,着手研發各類二次資源綜合回收技術。2020年,他們新建的一、二次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再次将鉑族金屬年産量提升到7000公斤以上,為保障國家貴金屬資源供給作出了貢獻。
一點一滴的積累、一步一步的創新,潘從明科研創新碩果累累。如今,這個從車間裡成長起來的創新達人有了很多耀眼的“頭銜”——國家級技能大師、貴金屬冶煉特級技師、有色冶金正高級工程師、甘肅省技術技能領域拔尖領軍人才、金川集團銅業有限公司貴金屬冶煉分廠提純工序工序長、西北地區首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一線産業工人。
記者:馬富春
統籌:劉世昕楊月安俐
制圖:韓伊博(實習)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出品
來源:中國青年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