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發現、思考、想象和創造,這五種增強作文内功的能力,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已經了解了,有心的同學也時時刻刻在努力培養自己的這五種能力。
既然是内功,自然是增強自己作文内在的功力。
從此不再犯愁作文沒素材,沒立意,沒新意,沒深度。
但問題是,我們要寫作文呀!
寫作文那就要在字裡行間把我們觀察到的,發現到的,思考到的,想象到的,創造出來的成果給表達出來呀!
作文裡的表達,就是把我們通過五種超能力獲得的生活成果,用書面語言的方式給展現反映出來,讓自己的粉絲(主要是老師)看到。
比方說,我們在腦海中知道了“一”字怎麼寫以後,然後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一條橫線,這就是表達。
别人一看到這條橫線,就知道你寫的是一字。
二、怎麼去表達?不多,隻有五種方式。
分别是:叙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
簡稱:叙描抒議說。
有些同學喜歡搜根問底,什麼是方式?
叙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又是怎麼回事?
方式,就是我們為做某一件事所采用的方法和樣式。這某一件事,在我們這裡就是指寫作文。
至于叙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這五種表達方式,是怎麼一回事的問題,這一章我們就一起來簡單了解一下。
後面的幾章則會對這五種表達方式分别進行詳細的闡述。
什麼是叙述?
叙述,就是對我們所要寫的人、事、景和物的成因、結果、變化和發展做具體而詳細的記述。
在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中開篇進行了這樣的叙述:“4月14日,我在浙江金華,遊北山的雙龍洞。出金華城大約五公裡到羅站,過了羅站就漸漸入山。……入山大約五公裡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裡出來的。”
這叙述,看起來像是在用文字記錄生活,簡單直接,清清楚楚。
但作文中隻用叙述這種表達方式,就成了“記流水賬”沒了感情。
所以要搭配其它幾種表達方式一起來用,尤其是描寫。
(二)描寫
1、什麼是描寫?
描寫就是用文字語言對人、事、景和物進行生動形象地描繪和刻畫。
其中的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是重中之重。
2、人物描寫什麼?
描寫其外貌、語言、動作、神态和心理。
簡稱:外語動神心。
所以隻要作文中涉及到人物,立馬就要想到“外語動神心”這五個字。
3、景物描寫什麼?
描寫其靜與動,面與點,情與理,以及在時間與空間中的不同變化。
簡稱:靜面情時空。
所以隻要作文中涉及到景物,立馬就要想到“靜面情時空”這五個字。
4、事情要怎麼去寫?
寫事情要通過對比、映襯、烘托、轉折和前後呼應五種技法來寫。
簡稱:對映烘轉呼。
所以隻要作文中涉及到事,立馬就要想到“對映烘轉呼”這五個字。
判斷描寫人、事、景和物是否成功的标準是,“如見其人”“如經其事”“如臨其境”“如見其物”。
四如一出,天成其書!
1、什麼是抒情?
抒情就是表達情思,抒發感情。
2、怎麼去抒情?
可以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觸景生情、詠物寓情、托物言志和融情于事。
也可以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了。
人和情更是不可分的,愛情、親情和友情。
所以說,寫人事景物都離不開一個情字。
3、抒情的好處是什麼?
抒情最大的好處是讓作文充滿感染力。
這樣才能打動讀者,打動人心。
一篇好的作文,可以把人看樂,也可以把人看哭。
抒情,不會單獨拿來用,常常是與叙述、描寫和議論等表達方式一起結合着來用。
1、什麼是議論?
在記叙文中,議論是對人、事、景、物、情的感想、看法和評價。
畢竟我們小學階段以寫記叙文為主,所以在作文中的議論不宜過多,點到為止即刻,起個畫龍點睛的作用。
2、在記叙文如何去議論呢?
可以先議後叙,也可以先叙後議,還可以夾叙夾議。
先議後叙:是根據作文的主題思想先發表議論,而後再去叙事。
先叙後議:是先說事,在叙述完事情後,再去進行議論。
夾叙夾議:是一邊叙述事情,一邊穿插進行議論和品評。
3、議論的好處是什麼?
議論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用它來點明中心,總結全文。
1、什麼是說明?
顧名思義,就是把說明白,講清楚。
2、用什麼說?
文字。
3、說的是什麼?
說的事和物。物又包含,植物、動物和器物等。
4、怎麼去說?
用介紹說明法去說事。
用打比方、作引用、做比較和摹狀貌等幾種說明方法去說物。
5、要說明白什麼呢?
要說明白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要說明白物的來曆、形狀、構造和用途。
【原創首發.請勿轉載】
如果喜歡,就請點擊關注和轉發!
如果有作文方面的疑惑,可以留言,也可以私信共同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