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蔣婵娟
豐巢收費風波絲毫沒有平息的意思。
豐巢此前僅對快遞員收費,最近卻開始對消費者端同時收費,由此引來杭州、上海等地多個小區抗議。據媒體報道,對豐巢說不的上海小區已達116個,更有部分小區尋找新的替代方案。
一方面,部分小區開始嘗試自建快遞櫃。阿裡線上批發平台1688數據顯示,平台上快遞櫃近一周環比交易額增長14倍。
另一方面,菜鳥驿站也火爆起來。一位菜鳥驿站站長透露,最近每天進站的包裹量上升約15%。另外一位站長則表示,這兩天,順豐的包裹也放到了驿站。
據菜鳥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已有超100萬人申請加入菜鳥驿站。
“我原先是做快遞員的,今年盤了門臉房,想開個小店。”前兩天,上海的周道山剛提交了開菜鳥驿站的申請,這些日子,他趕着把快遞貨架、電腦等硬件設備進場,以便加快開業進程。
跟周道山相似,廣州的張海彬也在邊等待審核,邊緊鑼密鼓地籌備驿站開業事宜。他認為豐巢此舉必然造成用戶流失,正是驿站圈粉的新機會:“畢竟,我們免費,還提供額外服務。”
近五年來,豐巢累計虧損超20億元,這次收費也屬無奈之舉。問題來了,當你不在家或為了隐私、安全不願他人上門時,快遞包裹何處安放?這又将帶來什麼創業就業機會?
驿站業務火了啃下了順豐,菜鳥驿站站長金東連着感歎了幾次“沒想到”。
快遞員出身的他,在上海古浪路這片小區跑了幾年,把附近快遞摸了個遍之後,金東決定自己創業。去年12月,他在幾個小區的中心點租了個門面,開起菜鳥驿站。
有着原先的積累,金東很快便拿下通達系這一片區的快遞業務,每月能有三四萬的收入。可是,這裡面也藏着一根難啃的骨頭:順豐。金東跟快遞員聊了幾次,都無功而返,順豐更願意把包裹投放在豐巢的快遞櫃。
“這兩天,順豐的包裹也放到驿站了。”金東從順豐快遞員嘴裡了解到,豐巢收費之後,用戶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多,為了讓客戶享受免費包裹管理服務,順豐快遞員主動找上金東,原來的難題也迎刃而解。
這一改變,讓金東的驿站每天又多了100多件快遞。
鄭文韬經營的上海富平路菜鳥驿站,覆蓋着“明星小區”中環花苑。最近幾天,他也明顯感受到了業務量的增長。從剛開始的幾十個,增加到上百個,目前每天進站的包裹量已經上升了約15%。
鄭文韬預測,随着豐巢收費事件不斷發酵,這一數據還會進一步增加。更重要的是,用戶認可度也不斷提升,“來取件、或者在家收到快遞的用戶,基本都要說上一句,‘還是你這好’。”
何以盈利同樣都是免費保管包裹,菜鳥驿站如何盈利?
據記者了解,驿站采用零加盟費模式,在門面租金以外,開設站點的成本不過萬元。
金東以大中城市、日均300單的站點為例,簡單地算了筆賬:每天收件300票,與末端快遞員或者快遞公司直接達成合作,單票價格幾毛到1元不等,按均價每票0.5元,一個月下來收入約4500元;寄件數量一般為收件的10%左右,以每天30票來算,平均每票掙5元,一個月下來也是4500元。收件與寄件的收入相加,差不多有9000元。
看起來,扣除房租等開銷,每月似乎也所剩無幾。但金東說,事實并非如此,存放、寄送包裹隻是菜鳥驿站表面上的收入,它更大的盈利點在于,包裹周轉之下,流量帶來的價值空間。
據了解,根據不同城市、不同小區的具體情形,驿站平台提供團購、洗衣、回收等多種增收方式。
例如,1991年出生的謝經思,靠着昆明實力錦城小區菜鳥驿站每天1000人左右的人流量,去年創造了超百萬元的業績。
依托用戶取寄包裹帶來的流量,謝經思組織起小區的社區群。他告訴小區居民們,如果在他發的鍊接下購買商品,可以直接送到小區驿站,"拿包裹的時候可以順便拿團購商品"。另外,他負責全權售後服務,一旦商品出現問題包退包換。
從客單價低的産品起步,謝經思逐步建立起居民們的信任。後來,車厘子、榴蓮、海鮮這些高客單産品,也有不少用戶買單。僅在團購這項業務上,他每個月銷售額就能超過5萬元。
圍繞着這1000個人的日常需求,謝經思還對驿站做了擴充,加盟鴨脖店以及開設小超市,240平方米的店鋪裡不隻提供快遞末端服務,還打造出一個微型商業生态。
當然,遇到一些有需要的用戶,比如大件重件或客戶家中隻有老人小孩的情況下,驿站工作人員一般都會免費送上門。“做生意就是做個和氣、做個服務。”鄭文韬說,這類包裹占比也并不大,而正常包裹在他的驿站24小時出庫率可以達到98%。
豐巢不是唯一快遞末端服務,其實是剛需。在這波“對豐巢說不”的浪潮中,不僅多個驿站業務量迎來新的小高峰,申請加盟驿站也要排隊了。
也就是說,啟動資金少的菜鳥驿站,成了更多人的創業就業選擇。據菜鳥方面提供的數據,全國已有超百萬人申請加入菜鳥驿站。
甚至,某二手房中介看到這一商機,都在朋友圈推薦起距離小區大門僅20米、适合開設驿站的旺鋪,并表示該鋪面原來租金6000元,由于問詢人數過多,房東正考慮調價。
不知道這些變化,是不是出乎豐巢的意料。
豐巢的誕生,源于“快遞最後100米”困局。随着在線購物成為常态,快遞包裹業務量逐年提升,2019年快遞包裹業務量超過了630億個。
規模化效應下,單票費用呈現逐年下降的狀态。據杭州一網點老闆的說法,如今快遞員每天需要派送300個包裹,工資才能達到市場水平,而在幾年前,快遞員們日工作量大約100個包裹左右。
末端人力嚴重不足之下,快遞櫃橫空出世。幾輪洗牌之下,豐巢并購快遞櫃市場占有率第二的速遞易之後,合計市占率達到69%,在快遞櫃市場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
毫無疑問,豐巢為快遞員、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定便利。但正如人民日報文章所說,豐巢此次對消費者端收費,是下出了一步商業險棋。
有觀點認為,豐巢此舉的最終目标不僅是讓消費者妥協,也将壓力轉給了一起提供服務的網點和快遞小哥。
不過,在末端服務這個市場上,角逐依然激烈。如今,用戶反抗情緒激烈,可以用腳投票,說不;快遞小哥,也會尋找更能服務好消費者的方式。
編輯 陳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