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戀星曼,一枚愛好寫作的文藝青年。 這裡記錄個人成長、情感故事、生活感悟。
點擊右上方“關注”。和你一起愛這個熱氣騰騰的人間❤️
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
騰訊發布過一個《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大數據顯示有52%的年輕人朋友圈屏蔽了父母。而剩下沒有被屏蔽的那部分父母,有40%的人會浏覽孩子的每一條朋友圈。
邊界感和親密感,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繞不開的沖突。
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成為了我們的“圈外人”,不具有分享自己喜怒哀樂的入場券?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成為了父母的“圈外人”,他們也有了“第三空間”的自留地?
朋友圈,父母成了圈外人
知名女性和家庭話題的情感博主傅首爾參加一檔綜藝節目,向嘉賓說起一件事:“我兒子把我屏蔽了。”
她說:“我最近一次不開心,就是前幾天,我發現我兒子屏蔽了我。”
她找了一群朋友給兒子過12歲的生日,把整個派對氣氛搞得活潑得不行,結果兒子表現出了一種抗拒、不喜歡。
兒子後來說:“媽媽,我不喜歡被過度關注。”
兒子很會表達,傅首爾也表示理解。但是她後來發現兒子發了一條朋友圈,感謝很多人陪伴他。
感謝了傅首爾身邊的朋友,但是唯獨沒有感謝傅首爾跟她老公。
傅首爾還是通過朋友發現的,因為兒子屏蔽了她跟老公,沒有屏蔽她的朋友。
她第一反應是:“我不值得你感謝嗎?”她不敢相信她的親子關系竟然會出現這種情況。
現場的嘉賓大張偉安慰她:“他進入叛逆期了。”
專家也安慰她:“這件事情跟你是不是一個好媽媽一點關系都沒有。”
傅首爾說:“我後來也是這麼對自己說的。”
但是她還是說:“當我發現他屏蔽我的那一刻,其實作為一個母親,我說實話,我的内心,是我這幾年感覺最震撼的一次。”
她後來私下問兒子:“為什麼屏蔽媽媽?”
他回答:“總有些感慨不想被父母知道啊!”
傅首爾後來總結到:“做媽媽就是才剛學會和兒童相處,他就長大了。”
當你發現孩子屏蔽了你,其實大可不必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好母親、好父親,他們隻是開始需要自己獨立的成長空間。
心理咨詢師武志紅曾說過:“所有的愛都指向親密,唯獨父母對孩子的愛指向分離。”
孩子屏蔽父母,大多數是不希望自己的小心思被看穿,不希望被指手畫腳,不希望整天被唠叨,不希望被控制,更不希望被“瞎擔心。”
他們羽翼開始豐滿,希望有自己一片獨立、自由的空間。
父母要做的就是放手,放手讓他成長,在安全的成長環境裡,給予愛與陪伴。
朋友圈,孩子成為了“圈外人”
總以為隻有自己會屏蔽父母,沒想過自己也會被父母屏蔽。
知乎網友分享過一件自己被爸爸屏蔽的故事。
并不僅僅隻有她,還有她的姐姐們和姐夫們,也無一例外地被屏蔽了。
開始她覺得爸爸是不會玩手機,不會發朋友圈。因為,從使用微信到現在将近7年時間,也沒有看到爸爸發過朋友圈。
她姐姐也是同樣的想法。
直到後來,才發現,原來不是這樣。
有一天晚上在姐姐家吃過飯,她媽媽讓她清理下手機的内存。
因為太晚了,她就讓媽媽先去睡覺,晚上十一點前将手機送回房間書桌上。與此同時,爸爸一直在沙發上玩手機。
她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以前隻問過姐姐能不能看到爸爸的朋友圈,從來沒有問過媽媽,她剛好趁着清理手機的機會一探究竟。
結果,她驚呆了,媽媽竟然能看見爸爸的朋友圈。
更令她驚訝的是,爸爸不僅會發朋友圈,而且發得非常頻繁,内容涵蓋老年生活、帶外甥日常、老人文之類。
僅僅是屏蔽了她跟姐姐、姐夫們。
一開始,她很不能理解。但是看着朋友圈一條條的内容,她才開始慢慢找到答案。
老人經常分享的是健康養生之類的雞湯文,類似:十大健康飲食規則、老年人的生活如何精彩度過等等;老年生活分享的是他在公園裡跳舞、下棋之類。
最令她動容的是晚上十點多的一條朋友圈:“到晚上了,小夥伴的車隊收工了。”
配圖是小外甥成山的玩具車。
原來,爸爸每天晚上都在收拾小外甥的玩具車,并把它按照長短、尺寸大小排列得整整齊齊。
小外甥就像是他的朋友一樣,每晚“車歸隊”就像是他們倆約定俗成的默契,彼此相互陪伴,從早到晚。
看到這裡,她不禁動容了。
原來,爸爸屏蔽她跟姐姐們,是不想讓她們發現自己的孤獨,也不想讓他們發現感傷的情緒,更不想讓他們看不起他的碎碎念與曾經笃定的信仰。
她開始理解爸爸,這一代人的落寞、為子女付出的偉大。
她想起小時候,爸爸經常在她快回來時在家門口等她,騎着自行車載她的畫面。
而她總因為不善言辭,也沒有回應過爸爸的溫柔與愛,讓爸爸覺得她可能不喜歡這種方式。後來,爸爸總是走在最前面,她跟在後面,各走各的路。
她在此刻,與爸爸屏蔽她的矛盾情緒和解。
她當做沒事兒人一樣,開起玩笑:“爸爸,其實我也喜歡讓玩具車歸隊。”
爸爸突然愣了一下,随之開懷大笑。
孩子與父母之間,因為愛而築起藩籬,也會因為愛融化那個“圈層”。
渴望有自己的空間
不管是父母屏蔽孩子,還是孩子屏蔽父母,其實都是希望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父母不想孩子為自己擔憂,孩子不想父母操心。
誰說報喜不報憂是孩子的專屬,回過頭來,父母也是一樣。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經常感冒發燒,在醫院一邊打點滴,一邊發了一條朋友圈:“這是一條屏蔽了爸爸媽媽的朋友圈”,配圖是打點滴的畫面。
避免他們擔心,又問長問短。已經很難受了,不想再被唠叨,也不想讓他們在老家擔心。
有一年大學過生日的時候,那時候剛去學校,人生地不熟,身邊也沒有幾個要好的朋友。覺得思鄉心切,異常地孤獨。
我發了一條朋友圈:一個人在草地上坐着,并配了一張的背影的照片。
剛發出去不到五分鐘吧,我的電話就接二連三地響。
先是爸爸媽媽問我今天有沒有吃蛋糕,一個人在外面也要吃好吃的,接着是舅舅、小姨、伯伯,七大姑八大姨輪番電話轟炸……
那天晚上,我并沒有覺得被打擾,反而被他們粗暴又直接的愛溫暖着。那股暖流,支撐着我一個人走過無人的夜,寂靜的街。
我的父母倒沒有屏蔽過我跟我弟弟,不過,爸爸發朋友圈發的很少,最近的一條,還是我結婚的視頻。
媽媽則是喜歡全家人一起合照,而弟弟總是拒絕出境。
其實,兩代人之間既可以擁有自己專屬朋友圈的自由,學會給彼此“松綁”。
也可以相互“開放”,像朋友一樣談天說地,在評論區留言互動。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相處方式,每一代人也都有每一代人的生活自由。
父母的愛像是“蛋殼”,是對孩子的愛的“包圍圈”,要學會适時放手,讓孩子“破殼”。
孩子像是破殼的小鳥,從小小的空間,飛向廣闊的世界,要學會振翅飛翔,也要學會适時停留。
讓我們彼此都活在愛的“包圍圈”裡。
圖片部分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如果有一丢丢打動到你,幫忙點個贊,給在孤獨中前行的、如你如我一樣的人一個鼓勵吧~贊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