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一頓飯需要多長時間?在快節奏生活模式下,人們習慣用最快的速度解決一切,包括吃飯,風卷殘雲、狼吞虎咽是對其形象的描述。
一、吃飯吃太快,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更高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是真的快,導緻很多人吃飯的速度也跟着加快了,快到一頓午餐的時間,居然都不超過15分鐘,這個習慣真的得改改了。因為飯吃得太快,不僅容易發胖,還會增加得糖尿病的風險。
①吃飯太快,大腦來不及發出“吃飽了”的信号,容易吃得更多;
②吃飯太快,體内血糖大起大落,會讓負責平穩的胰島功能受損,長期以往易發展為糖尿病,所以每頓飯建議至少吃20到30分鐘。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在“狼吞虎咽”的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概率為30.9%,即使在校正了年齡、體重、體重變化率、血壓、吸煙、飲酒等多種因素之後,快速進食者患糖尿病的風險依然存在,因此也表明,在新發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習慣中,快速進食也是一個獨立的誘發因素。
圖源網絡,侵删
二、吃飯過快對身體有這5種危害:口腔對食物的咀嚼是這個生産線的第一步,吃飯速度越快,幫助消化的唾液攪拌到食物裡的量也會減少,使腸道的負擔大大增加。
危害1:出現消化不良:由于進食速度過快,導緻胃部的消化液無法及時分泌出來,吃進去的食物就會在胃部堆積,造成不消化的現象。尤其在晚餐中如果吃得太快,對于睡眠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消化不良會導緻腹部脹痛不适,導緻失眠。
危害2:易導緻肥胖:吃飯太快會不知不覺進食很多食物,尤其是在吃飯的同時還看電視或者玩手機的話,會導緻吃過多的食物,從而導緻肥胖的發生。研究發現,很多肥胖者肥胖的根源就在于飲食的速度。所以想要擁有苗條身材,一定要注意養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避免吃飯太快所導緻的肥胖
圖源網絡,侵删
危害3:無法吸收食物營養:對于粗糧和細糧來說,細糧吃得會比較快,而粗糧則會較慢,而細糧的營養成分遠遠不及粗糧。這與人們吃飯快慢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能夠細嚼慢咽,那麼所吃的食物營養就會被逐漸吸收。而吃得快的則無法吸收全部營養,會導緻營養随着大便而排出。
危害4:導緻癌症發生率:上升口腔咀嚼食物并不僅僅為了下咽,而是有一定的實質性意義,那就是能夠經過唾液的咀嚼使得有毒、有害的物質逐漸消滅,促使食物的分化,減少癌症的發生率。
危害5:引發腸道疾病:進食過快的話,會對腸胃造成一定影響,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消化道的疾病。
圖源網絡,侵删
三、如果告别狼吞虎咽,把吃飯的速度降下來!如果都知道吃飯太快對身體不好,為什麼不把吃飯的速度降下來呢?該如何降呢?
①将早餐分為兩步來吃:在早上8~9點吃早餐的人,可以先吃一個包子,然後在早上10點~11點之間,喝一杯酸奶或者一小把堅果。
②把吃午餐的注意力放在吃飯上:吃午飯時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工作,或者一邊吃飯一邊看視頻,中午這頓飯也起到調整心情的作用。
圖源網絡,侵删
③晚餐加入粗糧與涼拌蔬菜:加入涼拌菜可以降低吃飯的速度,同時粗糧也比精細的白米、白面需要更多的咀嚼時間,這也不失為一種降低吃飯的速度的好方法。
④盡量膨大食物的體積:當食物的體積膨大,能量密度也就降低了,自然飽腹感就會更強,實際上攝入的食物也并沒有過多。
圖源網絡,侵删
不少人吃得快、粗嚼已成了習慣,一下子改為細嚼慢咽很有難度,要麼不知不覺地忘了;要麼一口食物嚼20次成了任務,數夠數了,減負似的咽下去。何不把咀嚼看成愉快的事,把就餐時間視為輕松享受食物的時間,慢慢體會“嚼”的節奏。
參考資料:
[1] 央視新聞
[2] 李豔鳴.進食不宜過快 細嚼慢咽才為好[J].家庭醫學(下半月),2017(05):44-4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