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細針穿刺活檢(fine-needle aspiration,FNA),會出現哪些結果?能判斷是否得了甲狀腺癌嗎?能判斷是哪種類型嗎?下一步又該如何處理?
穿刺活檢後,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結果:(1)不能診斷
由于穿刺隻取部分細胞做塗片檢查,有時會出現細胞數量不夠、細胞破損看不清、血液成分過多等情況。當檢查醫生對塗片質量不滿意時,就會寫下“不能診斷”的結論。
這種情況并不能盲目認為是良性。通常需要由外科專家根據病情評估下一步怎麼做:随訪、再次穿刺、或是直接手術。
(2)良性病變
FNA 通常可以很好地區分常見的甲狀腺良性腫瘤,比如甲狀腺腺瘤、結節性甲狀腺腫等良性結節。
如果活檢報告“良性病變”,您通常不必急于做手術,定期到醫院随訪即可。部分較大的腫瘤,或位置不佳、可能壓迫氣管或食管,或位于胸骨後的腫瘤,醫生也可能建議手術。
(3)意義不明的非典型病變/濾泡狀病變
這說明,病理醫生在鏡下見到了“非典型細胞”。這種細胞跟正常的甲狀腺細胞不同,但和癌細胞也不同,因此不能明确區分良惡性。
總體上,出現這種結果時,惡性風險隻有 5%~15%,大概率是良性,如果重複穿刺,隻有一半患者可以确診。臨床上一般還需結合 B 超和醫生的觸診手感做出判斷。
通常是按照良性結果處理,即定期随訪,必要時複查 FNA。
(4)濾泡狀腫瘤/可疑濾泡狀腫瘤
這種結果比較特殊,既包括良性腫瘤(濾泡狀腺瘤),也包括惡性腫瘤(濾泡狀癌)。隻有術後病理才能明确,FNA 并不能區分良惡性。出現這種情況時,惡性風險約 15%~30%。
雖然絕大多數濾泡狀腫瘤都是良性的,但畢竟有惡性可能,需要外科專家做出判斷,采取手術或其他處理方法。
(5)可疑惡性腫瘤
這種結果表明,腫瘤惡性風險在 60%~75%,需要外科醫生結合 B 超報告和臨床觸診手感做出判斷。
一般臨床上按照惡性腫瘤處理,通常需要積極手術治療,依靠術後病理才能判斷。
(6)惡性腫瘤
得出這種結果,一般說明塗片質量都比較好,穿刺醫生已經相當有把握了。這是因為 FNA 的特異性非常高,一旦明确報告“惡性”,準确率高達 95% 以上。
FNA 診斷準确性很高,并且能夠判斷腫瘤的病理分型,尤其是最常見的乳頭狀癌;對于較少見的甲狀腺髓樣癌和未分化癌,也能做出很好的判斷。但對于甲狀腺濾泡狀癌,FNA 無法區分良惡性,需要依靠術後病理做出最終診斷。這是因為,濾泡狀癌和良性腺瘤的區分在于是否侵犯甲狀腺的包膜,而 FNA 僅能看到細胞形态,看不到包膜,隻有術後做石蠟病理切片才能明确。
不同類型的甲狀腺癌,治療方式也不同,通過 FNA 在術前得知腫瘤類型,對于手術和後續治療很有幫助。
除上述之外,近幾年在甲狀腺 FNA 中新加了一個檢查項目——BRAF 基因突變,它的“大名兒”很長——鼠類肉瘤濾過性毒菌緻癌同源體 B(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 BRAF) ,是人類最重要的原癌基因之一,這個基因的突變與癌症發生有關。增加這個項目,有助于提高檢查的準确率。如果 BRAF 突變陽性,說明惡性的可能性很高;但沒有突變也不能排除惡性的可能。
如果結果顯示有 BRAF 突變,但穿刺報告又說是良性,怎麼辦?這種情況比較複雜,建議您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結合 B 超報告和臨床觸診手感做出進一步判斷。
總結
甲狀腺穿刺結果多樣複雜,其實總結一下很簡單:
•良性結果(2、3):随訪為主;
•惡性/可疑惡性(4、5、6):手術;
•不能判斷(1):重複穿刺。
拿到檢查報告時,可以通過以上幾個結果對照一下,做到初步了解,并聽從醫生建議做下一步治療。
更多甲狀腺知識科普,歡迎關注“中大腫瘤李秋梨醫生”,定期與大家分享!
30歲女性要小心?甲狀腺癌很“好色”,也很“善良”
得了甲狀腺癌,需要做全身檢查嗎?什麼時候應該做?包括哪些檢查
甲狀腺癌術後常見的并發症有哪些?
注:文章轉載!僅用于醫學科普知識分享!
文章來源: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
文章原标題:甲狀腺穿刺活檢可能報告哪些結果?
作者:朱永學(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主任醫師)、曹一鳴醫生(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