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下轄吳江區,隸屬江蘇省,東臨上海,南接浙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吳江成為衆多隐形冠軍和技術龍頭駐紮之地。僅吳江區就擁有2家世界500強企業、4家中國500強企業、5家中國500強民營企業,坐擁19家上市公司。
從一滴油到一匹布,從預制棒到光纖、海纜,從電子科技到電梯,在我國新時期發展的時代節點上,吳江發展更為精準,正以實際行動,主動抓緊适應經濟國内大循環和國内國際雙循環新要求,推進産業鍊建鍊強鍊補鍊,着力維護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穩定。
打造優勢集團 打通全産業鍊
根據2020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江蘇省上榜企業90家,位居全國第二;上榜企業中,位于吳江區盛澤鎮的恒力集團以5567億元營收總額成為江蘇最大制造業企業。今年8月公布的2020年《财富》世界500強榜單中,恒力集團位列第107位,較上年大幅提升74位。
恒力集團前身吳江化纖織造廠,創辦距今不過26年時間,目前集團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企業及全球最大的纖維制造企業。而在2000年以前,全球最好的紡絲全部來自意大利、日本、韓國、德國和中國台灣,當時全球每年2400萬噸的市場,中國隻貢獻540萬噸,且全部為市場中低端産品,高端紡絲完全依賴進口。
PX和PTA,不僅是紡織領域的重要原料,也是重要的大宗有機原料之一,長久以來,礙于技術短闆,我國隻能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極高。如何打破國外對PX和PTA的壟斷,讓中國人在生産領域不再被卡脖子?
截至目前,在煉油闆塊,恒力建設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這是我國首個大型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也是國家七大石化産業基地中率先建成投産的項目,其年産450萬噸的PX産能可提高國内PX總産能的30%;石化闆塊,建成全球産能最大的PTA工廠之一,年産能達1200萬噸;在精細化工闆塊,建有全球裝置規模最大的150萬噸乙烯和180萬噸乙二醇裝置;在聚酯新材料闆塊,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裝備,是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纖維生産基地之一;在紡織闆塊,打造出全球最大的紡織企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恒力集團的石化産業也跻身行業前五。2020年上半年,集團創造55億元的淨利潤,增長約40%,創下曆史新紀錄。由此,7月底,大公國際确定恒力集團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2019年的AA 調升至AAA。
在盛澤鎮,還有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盛虹集團。2020年《财富》世界500強榜單中,盛虹以營收278.7億美元初次上榜,同時也是中國今年唯一新上榜的民營企業。
成立于1992年的盛虹集團,從印染起家後不斷聚合資源往産業鍊上遊攀登,目前構建出一條從印染、化纖到石化、煉化的新型高端紡織産業鍊,近年來經營模式逐步成熟,現已發展為以石化、紡織、能源為三大主要闆塊。
2018年12月,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在連雲港正式開工,盛虹正式邁入石化産業上遊,形成完整産業鍊。據了解,這個集煉油、芳烴、化工為一體的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總投資635億元,是江蘇省曆史上投資金額最大的民營制造業項目,被國務院列入《石化産業規劃布局方案》,是國家重點支持的三大民營煉化項目之一。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産值超900億元,利稅超200億元。
2019年,全國第13家、江蘇第一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正式獲得批複,這個由盛虹集團和東華大學雙牽頭創建“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瞄準行業關鍵共性技術,解決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卡脖子”問題,意在通過自主研發,打破技術瓶頸和國際壟斷,加速國内紡織産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我國紡織産業核心競争力。
據介紹,目前聚酰胺纖維、無銻纖維、阻燃纖維三個項目已進入成果轉化階段;針對航空航天、國防安全、重大工程與裝備等戰略新興材料需求,圍繞生物基合成高分子纖維、聚酰亞胺等進行了項目前期準備。
打造“隐形冠軍” 占據技術制高點
在高新技術産業,成立于1991年的亨通集團,已成長為服務于光纖光網、智能電網、大數據物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國家創新型企業,擁有全資及控股公司70餘家(其中3家上市公司),産業遍布全國13個省,是中國光纖光網、電力電網領域規模最大的系統集成商與網絡服務商,排名全球光纖通信前三強。
圖為亨通集團旗下亨通光電制棒車間。 記者 梁倩 攝
其中,亨通已構築形成光纖光纜全産業鍊,是全球最大光纖光棒制造基地,日産光纖能可繞地球4.11圈。目前,亨通業務已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内光纖網絡占比達25%,全球的光纖網絡市場占有率超15%,為全球數十個國家的海洋光網和能源互聯項目建設提供中國方案。
據相關人士介紹,随着亨通不斷在光纖通信領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光纖價格已從最初的超過1000元/芯公裡,降至目前最低不足20元/芯公裡,大幅降低我國光纖使用成本,奠定了我國通信行業快速發展的基礎。
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以創新驅動發展,牢牢掌握産業鍊主動權。加大核心技術的研發,在技術創新上向原始性創新、原發性創新、基礎性創新發展,掌握産業鍊關鍵核心技術,“确保在出現市場重大危機時,保證供應鍊的安全可控,保證市場供給”。
除了高精端産業外,吳江正通過踐行以要素市場化改革,推動更多民營經濟更好發展。震澤鎮是國内彩鋼闆産業發展最早、規模最大的生産和加工基地,已有40多年的曆史。據悉,全鎮共有彩鋼闆生産企業近500家,國内市場占有率超過60%。企業參建武漢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港珠澳大橋、北京鳥巢、馬爾代夫國際機場等重大工程,在國内外基建領域有口皆碑。
“2019年以來,我們認真思考彩鋼闆産業的現狀、問題和出路,多次召集行業内企業家代表召開圓桌會議,傾聽大家的心聲和意見,最終實現企業、群衆、政府多方互利共赢。”震澤鎮宣傳委員沈國強說。
2019年震澤鎮完成“三治”騰退任務2674畝,拆除小散彩鋼闆企業213家,占地1136畝。
今年7月,震澤鎮政府下發《震澤鎮推動彩鋼闆産業轉型升級暨裝配式建築發展指導意見(試行)》,确立“政府引導、抱團發展、控制污染、技術升級”的總體思路,變原來“自産自銷、粗放發展”為“共享車間、分散經營”或建立股份制的現代治理法人企業,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賽馬科技廠區,由原有的48家彩鋼闆中小企業組成“超級合夥人”,從簡易的環保設備升級為全自動噴塑流水線,從“自産自銷、粗放發展”變為“集中采購、集中生産、分頭銷售”,從粗放用地變成了集約用地,真正實現了彩鋼闆生産的環保升級、技術升級和産能升級。據介紹,賽馬科技原48家企業累計占地260畝,抱團後僅占地42畝,壓縮用地84%。
推進産業鍊建鍊強鍊補鍊 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本
在既有企業發展的同時,吳江積極補充新鮮血液。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吳江全區共簽約項目71個,總投資975億元。主要包括新一代電子元器件、高端智能裝備、新材料、文旅等産業。其中,50億-100億元項目分别是京東方創新中心、南玻集團總部基地項目、永鼎智慧科技産業園、蘇州灣國際企業中心;100億元以上項目為恒力國際新材料産業園、京東智能制造産業園。
吳江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吳江區将主動适應經濟國内大循環和國内國際雙循環新要求,堅持供給側需求側同向發力,構建發展新格局。
“着力維護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穩定。”上述人士坦言,抓緊推進産業鍊建鍊強鍊補鍊。抓住全球産業鍊重構的重大機遇,突出頂層設計,研究拟定“鍊長制”實施意見,全面融入蘇州産業鍊高質量發展總體布局。分别圍繞高端後整理研發及産業化、高端紡織面料研發和5G通信器件、5G終端設備及場景應用等方向,着力做強高端紡織和光電通信兩大重點産業鍊;搶抓核心元器件國産替代和數字經濟時代智能産業化發展的新機遇,重點補全電子信息和智能裝備兩大支撐産業鍊,推進産業鍊高級化、現代化。
此外,抓緊梳理産業鍊關鍵環節。依托工業大數據雲平台,搭建完善的産業雲圖框架,完成對産業的大數據畫像,繪制紡織、電梯、5G、汽車、高清顯示等行業的産業圖譜,提高配套政策、服務的精準度。研究分析疫情期間産業鍊阻斷的原因,重點梳理供應鍊上下遊情況和産業鍊堵點、斷點,清單化方式推進産業鍊本土化、多元化。
着力構建自主可控的産業創新體系。堅持通過加快構建創新載體、平台,加快集聚新型創新機構,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濃度,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态。
同時,着力推進新基建釋放經濟活力。站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風口,瞄準數字經濟大力布局5G和工業互聯網,拟定出台加快建設新基建的實施意見,加快培育出一批具有創新引領性的新興産業,搶占發展先機,提升吳江産業能級與核心競争力。(記者梁倩 蘇州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