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理财産品收益不能保證,有時候收益是零,變化挺大的,想要長期又有穩定收益的産品,可以考慮保險産品或者大額存單産品,性價比較高。”某銀行理财經理表示。
日前,中國證券報·中證金牛座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營業網點發現,理财經理對于理财産品的推薦熱情不高,對産品風險的提示多于營銷。
理财産品銷售熱情降低
記者實地走訪北京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理财經理營銷策略正在發生變化,突出了對理财産品風險的提示。
工商銀行某支行理财經理向記者推薦了一款年化收益3%左右的産品,并提示:“近期這個産品的業績表現還是不錯的,但是因為現在理财都是非保本的,具有波動性,沒有預期收益參考,隻能說這個産品過去收益還不錯。”
“短期理财現在有單月、雙月、三月的,但是建議您買期限長一點的,近期市場有調整,時間短相對波動略大。”民生銀行豐台區一支行客戶經理如是說。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4日,市場上存續的29402隻理财産品中,單位淨值跌破1元的達到780隻,占比2.65%;有4647隻理财産品最新一期的淨值增長率為負,占比為15.81%。今年以來,有3516隻理财産品的總回報率為負,占比達11.96%。
某城商行理财經理無奈地表示,投資者對理财産品的熱情随着理财産品“打破剛性兌付”逐漸趨冷,理财産品在銷售上遇冷,理财經理的積極性也受到影響。“現在理财産品不太好賣,尤其是近期産品淨值波動有點大,即便給客戶推薦了,客戶也有諸多顧慮。一些比較平穩的産品,業績表現又不太好,所以我們會多推薦一些其他可替代産品。”他說。
“之前發行的很多理财産品,銷售情況都很火爆,産品發行後客戶需要第一時間搶購,現在這種情況比較少了。”某國有行網點理财經理對記者說。
被問及是否有客戶流失,該理财經理告訴記者:“部分理财産品的續接受到一些影響,但整體上看,客戶沒有流失,反而對定期存款、保險産品、基金定投等産品配置增多了。”
投資者教育仍是個問題
“其實大部分産品的收益還是穩定的,負增長率的理财産品占比很少,但是在許多投資者的舊有認知中,理财産品就是無風險的、到期可得到預期收益的,所以在看到波動之後,還是會有抱怨。”某股份行西城區某支行理财經理告訴記者。
在資管新規下,投資者能否打破原有的“剛性兌付”預期,是銀行面臨的一大挑戰。
對于銀行而言,投資者教育仍然是個問題。“其實我們給客戶已經打了好幾年‘預防針’了,從資管新規發布之初,我們就告訴客戶理财産品以後不能保本保息了。起初客戶都不信,但是随着‘老理财’越來越少,有一部分客戶已經習慣了,可還有些客戶不太接受。”某股份行大堂經理表示。
多位理财經理向記者表示,客戶可以根據金額、風險偏好、流動性偏好等需求進行多元化選擇。對于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可以将一部分資金投入到權益類、混合類理财産品中,博取一個相對高一點的收益。對于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可考慮轉存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國債等産品。
農銀理财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劉湘成認為,當前情況下,理财産品波動加大不可避免。理财公司要做的是,基于曆史統計規律,盡可能控制好波動幅度,對于利率債和信用債的特點充分思考,比如利用利率債來管理好組合久期,讓它們發揮各自的作用。此外,要培養投資人的風險意識,“剛性兌付”打破之後,銀行理财産品的風險是顯性化的,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慎重選擇自己的投資。
編輯:于紅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