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以文明為主題的教師節

以文明為主題的教師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23:16:00

作者 | 張曉冰

以文明為主題的教師節(寫在教師節教師要做火炬)1

自古以來,人們愛把教師比作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特别是唐代詩人李商隐寫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幹”的詩句之後,蠟燭“犧牲自己,奉獻社會”的精神,便被人們視為教師職業的準則。但是,我并不喜歡用蠟燭來比喻教師。每每聽到這個比喻,我的心就往下一沉,好像看見了封建時代私塾學堂裡的骨瘦如柴、凄涼清苦的教書先生。

蠟燭是農耕時代的照明工具。它的光很微弱,照射的空間很狹小。在現代社會還用它來比喻教師職業太不适宜了。蠟燭靠燃燒“自己”來照亮别人,一直燃燒到化為灰燼!如此悲壯,這實在讓我不能接受。在讀了李商隐的詩句之後,我想到了另外一首在網絡上流行過的轶名詩:

那火焰,

搖曳在我的淚水之中!

人們贊美的,

是我燃燒的光芒;

可是——

卻不曾看見,

我在燃燒中的

——苦痛!

看了這首詩,也讓我感到震驚——這麼痛苦,人們在把教師作為自己職業選擇的時候,要下多麼大的決心!所以,我們再也不能用蠟燭來比喻教師職業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教育大國,教師在我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職業群體。從幼兒園到大學,我國教師人數達到1400多萬,一般情況下,占區域内人口的比重為0.8-1%。在我國現代社會追求小康和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再用蠟燭來比喻教師,要求教師,其結果可能隻會使從事這個職業的人越來越少:新的求職人員會望而生畏,老的從業人員會相繼逃離!

但是,我們不做蠟燭,卻應該做火炬!

我更願意把教師比作火炬。火炬不僅僅是照亮他人、傳遞火種的工具,而且還是永遠燃燒不盡、風吹不滅的火源。教師要做火炬,自然不必像做蠟燭那樣悲壯,但仍然要使自己熊熊燃燒。隻有燃燒,才有熱能,才有光亮,才充滿激情。

教師要做火炬,不僅要燃燒發光,而且還要傳遞火種,延續光明。我願意把教師職業比做火炬,因為火炬還象征着生命,讓祖國的下一代在光明中延續,讓輝煌的文化在燃燒中傳承。

火炬的火種之所以燃燒不滅,生生不息,是因為火種的燃料,猶如生命的有機體,不斷地營造血液,不斷地吐故納新。教師要做火炬,不僅是燃燒自己,而且還要補充自己,給自己加油。教師的知識就像火炬的燃料,需要時時補充更新,這樣才能使燃料充足,激情的火焰才能燃燒得旺盛,燃燒得持久。

教師要做火炬,做現代的火炬,而不是燃燒自己的樹木。現代火炬由特殊材料鑄造,經得住風吹,經得住雨打,經得住千百度高溫的鍛造。

寫到這裡,我願意把吉林省撫松縣教師張志權創作的一首詩抄在這裡:

我是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

把文明的火種傳播;

我是一束激情澎湃的火炬,

把愛的火焰傳播;

不需要你歌頌我,

不渴望你報答我,

我用熱血澆灌,

澆灌祖國的花朵;

我把光輝融進,

融進人類的星河。

山川知道我,

田野知道我。

我把腳步印在,

印在愛我的大地;

我把歌聲留在,

留在曆史的長河。

啊——

祖國記得我,

人民記得我,

時代記得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