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很多朋友想用人參調補身體,但是又害怕使用人參後上火,或者有什麼其他不好的反應,該怎麼辦呢?本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要點:理解人參止渴生津的機理所在。
很多朋友都知道人參好,但是怎麼個好法,卻說不清楚,詢問中醫醫生,醫生往往會說:“人參雖好,但是補養時,要防止上火啊”!
可是我們翻開中醫的醫書,書中竟然記載人參可以止渴生津,有些醫書認為人參是微寒的。這樣的話,人參應該祛火才對,怎麼會讓人上火呢?
中醫的不同本草書籍,對于人參的認識,存在不一緻的地方,有些認為人參是微寒,但是有些認為是微溫,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人參具有止渴生津的作用,但是其機理卻無法得知。故一些醫家認為人參隻有微寒,才能解釋清楚人參止渴生津的作用,但是這又與人參的溫補作用相矛盾,于是留下了這個難題。
人參究竟是寒還是溫?
使用人參來調補身體,我們首先一定要弄清楚人參究竟是微寒還是微溫?從曆代醫家的記述,以及臨床實踐來看,人參應該是溫性的,因為隻有溫性的人參,才能發揮出其對于人體肺脾之氣的補益作用;另外中醫的急救名方-獨參湯,發揮出回陽救逆的作用,就是溫補之性;還有就是很多朋友使用人參之後,出現頭痛目赤,口燥咽幹、口舌糜爛、身燥便秘等症狀,也是人參溫熱之性的佐證。
人參是溫性,其止渴生津作用,從何而來?關于這個問題,曆代醫家其實都做了回避,沒有能夠非常好的解釋清楚,唯獨明朝的大醫李中梓,做出了正确的解讀。
明醫李中梓
李中梓在其書《雷公炮制藥性解》中說“至于津液,藏于膀胱,實上連于肺,故有生津液之功”。簡單理解,即肺通于膀胱,人參補肺脾之氣,肺氣足,膀胱陽氣亦鼓足,可以祛除膀胱經濕氣,使津液得以運行至周身髒腑,故生津液。所以人參生津液的作用,不是補陰以生津,而是助陽化濕而生津,不明白這一點,就是謬以千裡,失治誤治。曆代醫家,也正是因為不能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對于人參的寒溫之性,有了錯誤的認識和争論。
人參,應該怎麼使用?使用人參,我們一定要注意禁忌,那就是肺熱及熱性體質人群,不宜使用。如你經常容易出現咳嗽、咳黃痰,或者口渴身熱,或者小便紅赤,或者大便幹結,或者口舌生瘡,或者咽喉腫痛,或者面紅目赤等上火症狀,就不能使用人參來補了。正所謂“人參雖好,用不好,也是把殺人之刀”。
口幹舌燥咽腫痛
人參,比較适用于體寒及體虛人群,尤其是肺脾氣虛、兼有肺寒的朋友。
人參的使用方法,主要是煮水、泡茶,或者加工成粉劑食用,根據身體情況,一般用量在每日3-6g左右。同時可以根據身體的具體狀态,配合其他中藥,聯合應用,以增強其作用,或者減輕其副作用,具體可以咨詢中醫醫師。
關于人參調補,你清楚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