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海拔1000米,雲霧缭繞,崖間石壁上,長着一種古老的蘭科植物,人們稱它為“植物大熊貓” 。
霍山米斛的生長之處(此圖來自網絡)
它還未“被”進化,纖小的樣子,不需要土壤,緣石而生,吸露飲風,隻仰賴于空氣,就能存活。
它和苔藓為伴,是高級的氣生植物,傳說中徐福東渡為秦始皇尋找的仙草。
唐開元年間《道藏》所載,中華九大仙草為:“石斛、天山靈芝、三兩重人參、百二十年首烏、花甲之茯苓、深山野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苁蓉。”
石斛已是九大仙草之首,站在石斛界金字塔尖的又是什麼石斛?
這世外仙姝就是霍山獨有的米斛,石斛極品,遺世獨立的樣子深深吸引着我。
往後餘生,不知會有什麼機緣,能在霍山親眼見到呢?我一直想。
百草園中為霍山米斛創造的地理條件。
百草園中的霍山米斛。
結果,今夏,就在世園會百草園實現了一個小目标。
初見霍山米斛,崖壁、苔藓、仙氣兒,一下就能感受到它的生長環境。
霍山米斛是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就像茅台酒隻出于茅台鎮,隻有在安徽霍山縣,才有米斛。
米斛生于雲霧缭繞的山谷溪邊潮濕之地,常附生于岩石上,與苔藓類植物伴生,百草園在北京生生營造了這樣一個所在。
出塵脫俗中并不高冷到拒人千裡,鵝黃的花瓣中,還透着絲可愛俏皮。
百草園中為霍山米斛創造的生長環境。
霍山米斛是蘭科石斛蘭屬植物,石斛得名,是根據它的生長環境。濕潤的崖壁青石間,石斛往往長在這裡。
而石斛的斛呢,大有來曆。
從青銅器的“斛”這種容器,到後來延伸出計量單位(一斛初為十鬥,後改為五鬥)的含義。
唐玄宗送給曾經的寵妃一斛珍珠,凄美遺憾的愛情故事讓後世創作出了一個詞牌名——“一斛珠”。
而霍山米斛的花朵,你們看,長得像不像一個小斛?
(此圖來自網絡)
百草園中的霍山米斛
霍山冬夏溫差極大,留給米斛的生長周期非常短,米斛在這裡五年僅長五公分,矮小的植株猶如米粒,古人說它“形似钗,斛細小,短隻寸許”,于是便親切地喚它為米斛。
這種中國特有的國家級一級保護植物卻因為濫采濫挖,屬于一級瀕危植物。
(此圖來自網絡)
因為,身材小,卻有大能量。
霍山米斛遠遠不止是可賞的蘭花,更是“滋陰聖品”。它有一個名字叫皇帝草,皇家對它的喜愛和依賴可見一斑,據說梅蘭芳護嗓的秘方也是用石斛泡水。
《本草綱目》記載,“霍山石斛(米斛)甘平無毒,主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髒虛勞羸瘦,強陰益精,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
《神農本草經》《名醫别錄》等曆代藥典都把石斛奉為“上品”。
現代藥理實驗證明,米斛的藥用成分能滋養陰津,補益肝腎,護肝利膽,強筋降脂,降低血糖,明目養肌,增強體質。
這一切,都緣于米斛中含有很多活性物質,最主要的一種是“石斛多糖”。嚼過石斛莖稈的一定會記得口腔裡那種黏黏粘牙的感覺,這就是石斛多糖帶來的獨特口感。
正是石斛多糖 、石斛堿等活性物質讓石斛成為九大仙草之首,而霍山米斛中的石斛多糖含量更高。就好比新疆的哈密瓜大家都知道甜,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存儲。
嚴酷的生存環境、漫長的成長曆程使米斛真正成為了瑰寶。
百草園荟珍館裡,懸挂着一幅中央領導吳邦國給霍山米斛題字的複制件,原件存于霍山縣人民政府
所以盡管用射箭或懸崖吊索采摘,難度大到也許要付出生命,霍山米斛仍幾度瀕危。
好在,現在已經有了人工種植,既保護了野生瀕危植物,人們還可以受益。
霍山米斛作為道地藥材,也是一味極好的食材。它的花朵和根莖都可入藥,又能做食材,藥療食補兩相宜。
口幹煩渴,用眼過度的時候,泡上一杯石斛花,看花朵在水中展顔,淡淡的花香在口中盤旋,心情也會舒緩,最後别忘了把石斛花吃了啊。
每年花期,也是老饕們最興奮幸福的日子。
摘上些許新鮮石斛花,和雞蛋來一個融合,真真切切的秀色可餐。
或者簡單幹脆,鮮嚼石斛。每天早上空腹嚼服,再用溫開水把黏液和小渣一同送下,可以保護胃黏膜。
喜歡喝湯的也可以用石斛煲個排骨或雞湯,就是道非常好的溫補藥膳,緩解一下都市人的亞健康。
百草園中的霍山米斛
蘭花作為四君子之一,從古至今,為人仰慕追尋。古人形容君子之交為蘭交,雖淡如水,卻可一再回味,咂摸。
作為蘭科植物的霍山米斛,沒有奪目的花朵,沒有濃郁的香氣,僅憑淡到骨子裡的氣韻征服了古往今來,熨帖着身心四體,不得不說,植物有靈。
長在高山絕壁間,它就那樣無欲無求,清雅剛毅着,像石上的一斛珍寶,真正的空谷幽蘭,寂靜光明,值得加倍親近、愛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