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宇宙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在1895年提出的,該理論的核心觀點在于,它認為除了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以外,還處在着其它世界,人們也将這種理論稱為“多元宇宙論”。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試想一下在另一個時空,還有一個和你長得一模一樣的人此時此刻卻在做着不一樣的事情,而平行世界中存在的事件幾率都是平均的。
這就好比當你在第一個平時世界中投骰子投出了數字一,而在第二個平行世界的你可能投出了數字四或者數字六,而且還會無限地産生其它結果。
在現代,人們就試圖利用量子世界去解釋平行宇宙,就比如著名的假想實驗——薛定谔的貓。在這門假想實驗中,薛定谔将一直貓放進了裝有放射性物質的盒子内,而放射性物質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會發生衰變,一旦發生衰變,貓死亡,否則,貓則存活。
這個實驗的有趣之處在于,在打開盒子之前,沒有人知道盒子内部的情況,貓有可能已經死了,也有可能還活着,此時的貓不是非生即死,而是處在一種“生死疊加”的狀态,而這種狀态的延伸就如同平行世界中無數個平等概率的結果一樣。
除此以外,為了證明平行世界的存在,科學家還進行了一項著名并且十分詭異的實驗——雙縫幹涉實驗。
當一個光源透過兩條縫透射到一塊闆上是,它并不止會産生兩條光帶,而是會産生無數條明暗的條紋。這是因為光也是一種波,在透過兩條縫的之後,光會産生兩道新的光波,而這兩條光波在闆上相互交疊、幹涉,而波峰重疊就亮,波峰和波谷抵消就暗,由此産生了數條明暗交錯的條紋。
值得一提,當時這項著名的實驗是在1801年完成,而今天量子力學風生水起的時代,人們發現電子也具有和波相似的特性,由此人們決定利用電子來再次進行該實驗。
而真正淩然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在上文所提到的實驗當中,即使我們不是一下子将多有的電子都發射出去,而是選擇一個接一個地将電子發射出去,在電子的數量積攢到了足夠的華亮之後,還是會發生幹涉條紋的現象。
而且,科學家還發現,電子鎖産生的幹涉條紋的形狀以及距離其實是有一定的關系的,而如果我們站在電子的角度來看的話,縫的大小相對于電子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太陽系大小的距離,
但問題是,這些被間隔開的電子又是如何知道自己會被投射到哪裡的呢?又或者說,電子之間是如何進行溝通的,才能形成這種幹涉條紋的呢?
很顯然,電子不是熱呢李,沒有思維不會溝通,更談不上相互間維持固定的聯系了,人們就感到好奇了,難道電子的行為都是被某些看不見的存在所控制,宇宙的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嗎?
在科學家絞盡腦汁之後,唯一得到了令人較為滿意的結果是每一個電子都經過了兩條縫。科學家認為,電子在空間中适宜概率波的形式存在的,這也就意味着電子既不存在于空間的哪一個角落,同時電子也無處不在。
而在幹涉實驗當中,電子也概率波的形式穿過了兩條縫之後,産生了兩條概率波,并在疊加幹涉的途中産生了新的概率波,而當這個電子遇到背景闆,并需要确定了它的位置之後,概率波就坍縮了,電子由此出現在了背景闆上。而人們将這種量子狀态的解釋稱為“哥本哈根解釋”又名為“不确定理論”。
在經過上文漫長的鋪墊之後,我們再次回到平行世界的問題上來,上文的觀點意在證明:每一次我們進行觀測,就會導緻本來處于不确定的結果坍縮成一個确定結果,同時也會導緻一個新的平行世界産生。
就比如上文提到的薛定谔的貓也是同理,當我們不去觀察盒子裡的貓的狀态時,貓處在一種生死疊加的裝填看,而當我們試圖去觀察它時,宇宙就開始産生分裂了,在一個宇宙裡貓是活着的,而在另一個宇宙中貓則是已經死亡的。
但如果從這個觀點入手的話,我們就如同變成了上帝了,因為隻有當我們試圖去觀察時,結果才得以産生,而令人意外的是,在1997年進行的有關量子力學讨論會上做的一個意向調查,竟然有超過半數的物理學家對這種理論是感到滿意的。
筆者-小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