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6 21:32:11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處暑即“出暑”,意味着酷夏即将結束,金秋即将來臨。古人留下了不少關于處暑的詩詞,表達了離暑迎秋的喜悅心情,民間也流傳着衆多處暑的習俗,比如北方地區要吃鴨子、沿海地區開海節等等,都标志着暑去秋來的時令轉換。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入秋這湯最養人)1

處暑後,早晚溫差越來越大,要注意預防“秋燥”、“秋乏”,日常飲食和作息時間,都要完成從夏到秋的季節轉換。很多養生學家提醒,要注意三吃三不吃:吃酸不吃辣,吃熱不吃涼,吃果不吃瓜,以飲食清淡、潤肺防燥為主。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入秋這湯最養人)2

說到滋陰潤肺的食物,其實最便于記憶的就是“白色食物”,如蓮藕、山藥、銀耳、梨、冬瓜、百合,都是入秋後宜食用的食材,有滋陰養肺、益氣安神的好處。

這白色食物裡,輕松最喜愛的就是蓮藕。作為千湖之省的湖北人,輕松對蓮藕有着特殊情結。湖北的夏天是萬裡荷花,等到夏末,蓮蓬、荷花、菱角、蓮藕、藕帶等食物,就是純天然的應季綠色食材。特别是蓮藕,氣味清香、脆嫩爽口,家家戶戶都愛吃。蓮藕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每100g蓮藕含44mg維生素C,比檸檬和橙子還要高,且有清熱生津、補益脾胃的功效。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入秋這湯最養人)3

蓮藕的做法非常多,涼拌、清炒、做丸子、糖醋、酸辣,可以說是百變食材。但在湖北,江湖地位最高的還是一碗鮮美的排骨藕湯。記憶裡的每個秋冬,媽媽隔三差五就會炖上一鍋排骨藕湯,用砂鍋慢慢地煨,待到湯濃肉鮮,滿屋飄香,夾起一筷子藕,入嘴是不同于生吃的脆甜,而是粉粉面面的綿軟,咬一口還會拉出長長的絲,再喝一大口湯,清甜香濃,溫暖肺腑。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入秋這湯最養人)4

入秋了,天氣漸涼,一碗香濃的排骨藕湯,就是溫潤的秋之美味,也是異鄉人的鄉愁。為啥呢?因為一碗看似簡單的湯,想要炖的湯濃藕粉,并不那麼簡單。關鍵在于,藕湯的藕,并不那麼好買。在湖北,炖湯的藕稱為紅花藕,顔色偏粉,炒菜或涼拌的藕,顔色會偏白,稱為白花藕。但在北京的各大超市,所售通常為脆甜的白藕,用來炖湯很難有粉面的口感。不過,經過反複的嘗試和改良,輕松也終于能炖出一鍋正宗的湖北排骨藕湯了。可以先來看看大緻步驟:

蓮藕排骨湯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入秋這湯最養人)5

材料準備:兩節蓮藕、排骨根據食量(兩人份用了半斤)、姜片适量

具體做法: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入秋這湯最養人)6

第一步:蓮藕洗淨去皮,切滾刀塊,加1勺鹽撒開均勻腌制10分鐘。這就是改變蓮藕口感的關鍵一步,要先腌制一下,炖出的藕才會有面面的口感,要不然就算炖2小時,藕還是脆的。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入秋這湯最養人)7

第二步:排骨洗淨,多泡幾次,去除血水。加少許料酒,腌制5分鐘去腥。料酒不要加多,一點點就好。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入秋這湯最養人)8

第三步:鍋中熱油,放入處理過的排骨,中火煎至排骨兩頭骨頭封閉,表面焦香就可以了。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入秋這湯最養人)9

第四步:鍋中加入溫水,大火煮,放入姜片。水開撈去浮沫,轉為中小火炖煮。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入秋這湯最養人)10

第五步:鍋中倒入腌過的蓮藕,中小火炖40分鐘左右。加2-3勺鹽提味。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入秋這湯最養人)11

第六步:40分鐘後,炖至湯慢慢變的白中帶粉的顔色,藕的顔色也變得漸粉,就差不多可以關火了。喜歡湯濃的朋友,也可以小火慢慢炖1-1.5個小時。出鍋裝盤,撒一點蔥花就可以了。

輕松碎碎念

藕湯怎麼熬出來的湯是紅色的(入秋這湯最養人)12

如何炖出湯濃肉鮮藕粉的排骨藕湯,看完整個步驟,不知朋友們有沒有get到輕松的兩個小訣竅,總結下哈:

排骨要先煎炒,再炖煮,湯才會濃。大部分人炖排骨湯,都是直接将食材放在一起直接炖。但是湖北排骨藕湯講的是香濃口感,所以排骨不炒,光焯水是很難清炖出湯的濃度。不喜歡油膩的朋友,可以炒的時候少放點油。

買不到炖湯的藕,就用鹽先腌制10分鐘,就是讓鹽沙一會兒,改變脆藕的質感。這樣處理過的藕湯,雖然還是不如紅花藕的口感,但比原來的脆甜要軟很多,咬下去也是粉撲的口感。


入秋了,一碗清甜鮮美的排骨藕湯,潤燥又養人,有空可以多給家人做,我們家孩子就最喜歡喝!以上就是輕松關于排骨藕湯的圖文原創分享,喜歡的朋友請點贊、收藏、轉發哦,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請多多關注@輕松料理,有更多美食心得與您分享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