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挖野菜需要說三遍嗎

挖野菜需要說三遍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17:21:29

春季萬物複蘇,又到了春菜集中上市的時候,一些市民耐不住“春饞”,也有市民誤認為野菜營養價值高,将目标瞄準了小區裡的野菜。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日,網上開始流傳一些“封控小區挖野菜攻略”“野菜大圖鑒”,引導市民在小區綠地裡尋覓野菜。

對此,滬上多位植物專家發出緊急提醒,勸說市民不要擅自挖取小區内的野菜、樹根、竹筍、種植土等,否則,不僅破壞自然環境,還有相當高的安全風險。

挖野菜需要說三遍嗎(朋友圈流傳挖野菜攻略)1

網上流傳的文章,本義是為了科普,但逐漸被“包裝”成了“封控小區挖野菜攻略”

野菜“身世”不明風險高

野菜是指可以當作蔬菜或用來充饑的野生植物的統稱,靠風力、動物等傳播種子,非人工種植、自然生長,一般食用部位包括根、莖、葉、花、果等,如二月蘭、魚腥草、車前草、蒲公英、枸杞、香椿、榆等。

挖野菜需要說三遍嗎(朋友圈流傳挖野菜攻略)2

二月蘭,又名諸葛菜

據統計,上海的野生蔬菜約有120多種。其中有許多品種因為消費者喜愛、食用量大,比如荠菜、草頭等,已像蔬菜一樣,實現了長年的規模化、标準化種植。

而市民遊客在野外(含小區綠地)、公園内采摘的野菜,其生長環境和過程均不可控,“身世”不像人工種植的蔬菜那樣可追溯,食用有很大的安全風險。

比如,在重金屬含量較高的土壤中生長的野菜,富集了一定量的重金屬,大量食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傷。

又比如,長在路邊的野菜,可能長期被汽車尾氣侵害,含有高含量的緻癌物多環芳烴。

許多公園和小區為控制觀賞性植物的蟲害或清除其周邊野草,會定期噴灑除草劑、殺蟲劑等,普通市民很難辨别自己采摘的野菜是否浸潤過這些有害物質。

專家還指出,采摘、食用野菜其實有較高的植物學門檻,有些有毒植物的長相酷似野菜,沒有經驗根本看不出來,希望缺乏相關知識經驗的市民不要“瞎摻和”。否則,很容易導緻腹瀉或中毒。

草頭和白車軸草(右圖)很相似,雖然白車軸草也可以食用,但常作為藥用,所謂“是藥三分毒”,當成草頭這麼大口大口地吃總是有風險的

荠菜和蒲公英(右圖),乍一看很難分辨

即使清楚野菜的來曆和安全性,也不建議市民過多食用野菜。

多數野菜性寒、味苦,吃多之後容易引發腸胃不适。

部分野菜含有可緻敏物質,某些體質特殊的人群大量食用後,可能出現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一些野菜加工時,如果沒有充分用清水浸泡、開水焯燙,本身的天然毒素沒有去除幹淨,也會影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

不擅自采食木耳、野果

除了野菜,一些綠化規模較大的小區還可能有木耳和野果,同樣建議不要擅自采摘和食用。

上海林業部門的專家表示,木耳是寄生在樹木上的真菌類食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都來源于所寄生的樹木。如果樹木有毒,那麼木耳的生長過程多多少少會吸收樹上的毒素。

比如香樟木,含有烷烴類、酚類、烯類和樟醚等成分,對人體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所以香樟木上的木耳不能食用。

就算是沒有毒素的樹木長出的木耳,剛采摘時,也不能食用,因為其含有一種名為“卟啉”的物質,食用後,可能引起皮膚瘙癢、紅腫,甚至産生皮疹、水泡、水腫等症狀。

隻有木耳經過充分晾曬後,卟啉在陽光下分解,再經過泡發和清洗,才能放心食用,整個“去毒”過程需要一定的食品加工經驗。

挖野菜需要說三遍嗎(朋友圈流傳挖野菜攻略)3

近日,上海不少小區和公園内能尋覓到野櫻桃等野果。但專家提醒,在戶外吃野果,有勇氣和好奇心并沒有用,不要貿然采摘食用自己不了解的野果。

2016年春季,上海就發生了一起摘食櫻桃後被“毒暈”的事件,一位來自浦東高橋地區的遊客,因感覺口渴,在上海一公園内摘食了5顆櫻桃,沒多久便出現了腹痛、頭暈症狀,暈倒在地,所幸經急救後,沒有大礙。

經食品安全專家分析,可能是遊客咬碎并咀嚼了櫻桃核,導緻果核中含有的氰甙析出,氰甙在人體内會轉化成氰化氫,使人中毒,甚至會麻痹呼吸中樞。

據介紹,目前全世界已經發現的氰苷大約有50多種,其中最有名的是苦杏仁苷,在苦杏仁中的含量大約是2%到4%,氰苷含量比櫻桃等其他薔薇科植物高。

專家表示,連核帶果一起吃櫻桃可能會有風險,出于最謹慎的考慮,建議不要食用果核。如果不是刻意去嚼它們,吃正規渠道購買的櫻桃等水果導緻中毒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如果要拿水果榨汁而不加熱,那麼建議去核後再加工制作。

此外,野果并沒有太多食用價值。專家表示,未經馴化的品種可能有毛刺、味道顯得比較澀,未成熟時可能含有令人過敏的物質;而馴化過的口感、外形會改善,令人體不适的物質也會減少。

挖野菜需要說三遍嗎(朋友圈流傳挖野菜攻略)4

垂絲海棠的果,酸澀到“懷疑人生”,胃潰瘍及胃酸過多患者忌食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

文中圖片來源:上海市綠化市容局、上海共青森林公園、陳玺撼

來源:作者:陳玺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