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遊記中的哲學道理

西遊記中的哲學道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6:30:10

西遊記中的哲學道理(西遊記的啟示人生的境界)1

人生的境界

小時看《西遊記》覺得不可思議,覺得好玩,長大讀原著,覺得說的就是我們身邊的人和事。有些人何止七十二變,完全是七十三變。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現在坐飛機飛來飛去,何止十萬八千裡,繞地球轉幾圈都行。

人生境界是一個發展過程,小時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長大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等老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境界的變化跟年齡和個人經曆相關。

就我個人來說,覺得《西遊記》的境界要比《水浒傳》的境界要高些,為啥呢?

悟空是為自由而戰的,是直接反玉皇大帝,反那個高高在上的神。

水浒呢?

是一個強盜頭頭帶領一群強盜去打另一群強盜,最後征方臘就是這個樣子。梁山好漢被招安了,成了朝廷的鷹犬。

宋江是用兄弟們的腦袋換取了自己的一身官袍。宋江被逼飲毒酒,不得好死,這是必然的。他欠幾萬梁山兄弟的命。

梁山的口号:替天行道,說白了是替天子行道,他那個天,是天子。沒代表正義,公道,天道。

替天行道真正含義,應該是代表正義,公平,自由。為正義,公平,自由而戰,為天下蒼生而戰。

顯然水浒傳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隻是為天子,為皇帝老兒而戰。

梁山好漢被朝廷收編後,去打方臘,被朝廷借刀殺人。借方臘的刀殺了宋江,又借宋江的刀,殺了方臘,為朝廷解除了禍患。一石二鳥,如意算盤。

宋江雖然打敗了方臘,可是自己也元氣大傷,一百零八将,死的死,病的病,逃的逃,就隻剩下那麼十幾個人了。

宋江敗是必然的,因為朝廷想讓他敗。很簡單,他和方臘一戰打得膠着的時候,後勤不保障,等你空着肚皮去打仗,另外還瞎指揮哈你宋江,你宋江不敗才怪。最後宋江雖然險勝了,跟敗也差不多,已經沒有任何實力了。這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道理。

悟空不同,悟空是為自由而戰,為公平而戰,是直接端玉帝的飯碗,造玉帝的反。

如來問:“潑猴,你為何要造玉帝的反?”

悟空答道:“玉帝無德無能,不配坐那把交椅,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

第一、悟空因為受了不公平待遇,受了玉帝欺騙,才造的反。

第二,悟空反的徹底,大鬧天宮,是把玉帝打得沒招了,才請如來。

水浒呢?那些所謂的好漢,哪個不是殺人的強盜?個個都是,都做些打家劫舍的勾當。明說劫富濟貧,富是劫了,可貧沒濟。造了孽,還把自己漂白,想合法化,真是荒唐可笑,做他的春秋美夢。

那些所謂的好漢,夠不上俠的資格。司馬遷史記中為俠客立傳就說道:俠者取予然諾,千裡誦義,救人困厄,為死不顧身,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水浒傳那幫“俠”,是為國為民嗎?不是,是為了一身官袍,殺了多少無辜。

态度決定高度,高度決定境界。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說的就是高度決定境界。

梁山那幫好漢,思想高度不夠,還是停留在忠君思想上,不知道民貴君輕,忠君不如忠民。

因為君完全有可能是昏君,傻子才忠昏君。忠民好,民有千千萬萬,哪怕為民謀一點點福,很多人彙聚起來,就很多。為民謀福,起碼在數量上就占了優勢。

孟子說的好,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梁山好漢沒有孟子的思想高度,更沒有的孟子的氣概。

孟子說:“何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是為大丈夫也。”

做人要有境界。境界從那裡來?

第一,心正,身正,境界自然就高。心裡想歪門邪道,境界自然就歪門邪道。孟子說,吾善養浩然正氣,就是一個人要心正,身正。自正才能正人,自己正了,才能讓他人正,自己都不正,怎麼讓他人正嘛?你去正别個,别個也不服呀。

論語中說:“其身正,不而令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就是這個道理。

正人先正已。如何自正?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行。先正容貌,再正衣冠,再正品行。

現在有些網絡影視小說害人不淺,教壞年輕人。沉迷那個東西,心裡就會想些鬼五二七的,非禮勿視呀。

第二,自己要昭昭。就是自己要清楚明白。自己都昏昏沉沉的,自己歪了,自己也不知道啊。昏昏使人昭昭,這是不可能的。自己都是昏的,你怎麼把别個說的明白嘛。

現在有些号稱“專家”的就是這個樣子,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是昏的,卻要裝着明白,說半天還要别人明白,結果倒把人家給吹昏了。

隻有昭昭才能使人昭昭。

自己徹底弄明白了,才能盡量使别人明白。當然昭昭也使人昏昏哈。對牛彈琴就是這個道理,别個聽不進去,你再怎麼昭昭,人家昏的還是昏的,不起作用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