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村口小酒館
在我兒時的八九十年代,塞外壩上人家吃海鮮是個稀罕事,平時自不用說,見都見不着,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想辦法買點帶魚,不是有多麼愛吃這一口,而是人家買你不買顯得你不如别人,家庭經濟情況差不多的年代,人們的攀比之心僅限于吃喝穿,日子再窮也不願意落了面子。
帶魚乃“高檔”吃食,必須配好酒。彼時人們眼中的好酒不是茅五泸劍,誰要買此類酒定是送禮,自己不舍得喝,甚至看都不敢看。退而求其次再求其次,大家對好酒的認定終于退無可退,比散酒好的酒便是好酒,如果非要給好酒冠以名稱的話,其名曰“大曲”。
我所在的小縣城有酒廠,所産之酒價格低廉,是城裡人和鄉下人的首選。可惜由于水質的原因,本地酒廠的酒入口有苦味,像極了地廣人稀土地貧瘠的壩上老家。生活的苦重讓我親愛的鄉親們能夠忽略酒水的苦味兒,苦水裡泡出來的人,微苦即是甜。
平時喝啥酒無所謂,有人圖醉有人解累,有酒就好。過大年的時節,辛苦一年的人想要犒勞犒勞自己,本地的酒不入眼,最次也得買壩下酒廠的大曲。壩下縣城酒廠生産大曲和二曲,二曲随便買,大曲無處尋,想買,需要發動人情關系。其實,大曲二曲的區别僅在于儲存時間之長短,一個一年一個半年。至于評酒師口中的滔滔不絕,細微差别,一般人根本喝不出來。
喝不出來怎麼辦?看價錢啊。無論哪個時代,“貴”的東西自有貴的道理,所謂物美價廉,不過是兜裡沒錢嘴上硬的辯解之詞,當不得真。
能買上壩下的大曲已屬不易,誰家若是能買到洋河大曲沱牌大曲之類的外地酒,買的人恨不能把酒瓶舉在頭頂上出去跑一圈,見的人恨不能和此人是刎頸之交,能去家裡嘗一口。家有好酒不敢露白悄悄喝的,那酒定不是自己購買所得,還好,這些人在當時還要點臉。
買大曲靠關系,買帶魚憑運氣。供銷社是售賣帶魚的商店,年前每天人山人海,身體強壯地擠着人進門,體弱瘦小的鑽着縫隙前進,買帶魚時候不能挑揀,亦不能多買,紮好捆的帶魚放在後院,付了錢拿一捆走,你要是多停留一會,不消售貨員說你,後面排隊的人便開始嚷嚷,甭看他們不敢得罪售貨員,說你幾句出出氣、罵你半晌讨好一下售貨員還是幹的出來的。
壩上人不懂帶魚的好壞,我們評價帶魚好不好的标準是:寬窄。寬的帶魚好收拾,肉多,窄的帶魚做起來費勁。買到寬帶魚的人,總是興沖沖地告訴别人自己“認識”供銷社的人才有如此待遇,買到窄帶魚的人心裡想:你要認識人還用去排隊?心裡鄙視嘴裡也不能露了怯:“這你就不懂了吧?窄帶魚才入味,尤其下酒,咂吧起來香。”兩人拌幾句嘴也不生氣,沒工夫生氣,趕緊回家做帶魚去。
在以牛羊肉和淡水魚為主要肉類來源的壩上,帶魚的做法隻有兩種:炖和紅燒。紅燒一說也站不住腳,實則是上個糖色。買來的帶魚不能一次吃完,做幾條解個饞,剩下的埋在雪堆裡或放在小房中,留着初一吃。
老家的規矩,初一早上來拜年的成年男子問了好之後皆要坐着喝幾杯酒,帶魚是能拿得出手的、可擺在大年餐桌上的美食之一。這玩意不是人人都愛吃,比如我便受不了它的腥味,光是聞着就會時不時作嘔。母親做帶魚時,我要躲得遠遠的,以防忍不住吐出來,掃了大家的興緻。
餐桌上,帶魚盤子擺中間,大曲瓶子放旁邊。不愛吃帶魚的親友不止我一人,不愛喝酒的卻是寥寥無幾,尤其桌上之酒為大曲時,人們更是敞開了喝,酒到杯幹乃是常态,一頓早酒喝到醉的也大有人在。
别人家的帶魚吃一兩頓完活,我家的帶魚能吃好久,原因是内蒙牧區的大姨每年都要給我們送帶魚。生活在牧區的人不愛吃魚,倒不是人們傳言那樣什麼有什麼特殊的風俗習慣,隻是他們嫌棄魚刺多,吃魚麻煩,不如吃牛羊肉可大口吃。大姨的鄰居老巴曾經吃魚卡了刺,去醫院花了三十塊錢取出,着實心疼了他小半年。
不愛吃帶魚的大姨卻不能錯過買帶魚的機會。當地的供銷社也有帶魚賣,沒有我們這裡人潮洶湧的現象,大姨去買上幾大捆,年前來家送給我們吃。作為回禮,我父母會讓他們帶回去幾箱子白酒,大曲二曲老窖散白一大堆,瞅着多,喝不了幾頓,牧區的漢子們,喝白酒踩箱喝,能喝一天不出門,看都能把你看醉了。
許多年過去,帶魚早已不是稀罕物,隻要你想吃,随便買。托物流發展的福,過去見不着的海鮮雖然價錢貴點,也不是買不着買不起之物。說來奇怪,活了三十多年不喜吃海鮮的我,近年來忽然聞着不再惡心,吃起來不再反感,可能肚子裡油水太多,口味發生了改變。曾經的大曲酒也不見了蹤影,或者是它改了名字上了精美的包裝,嫌棄起自己輝煌的過去,把自身放逐到了燈紅酒綠之中。
也好,也好吧。
編輯:馬學民
壹點号青未了菏澤創作基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