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針灸俞募配法

針灸俞募配法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23 00:06:43

就診過程中,經常可見飲食消化不佳、腹脹腹痛、食積停滞的脘腹脹痛不适的患者。而這類患者通過手指點穴配合穴位貼敷在治療胃脘部脹痛不适等方面效果顯著。

以下就為大家分享一則案例以及具體操作手法:

患者陳某,女,35歲,患者因工作繁忙作息紊亂,不時出現胃痛隐隐,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後或受涼後加重。時感腹脹,神疲納呆,寐差,形體消瘦,大便溏,舌淡苔白脈遲。胃鏡檢查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時常自服胃蘇沖劑減輕疼痛。

分析:該患者因飲食不節,緻脾陽不足,則寒自内生,胃失溫養,故可見胃痛隐隐且喜溫喜按,中焦虛寒,可見神疲納呆,舌淡苔白,脈遲為脾胃虛寒之象。

本病診斷:為胃痛,證屬脾胃虛寒型,治療當以溫胃健脾,行氣止痛;以俞募配穴法手指點穴配合穴位貼敷治療,取穴:脾俞、章門、胃俞、中脘。

針灸俞募配法(俞募配穴法手指點穴在治療脘腹脹痛中的應用)1

操作如下:

首先,讓患者采取俯卧位,站在患者右側,以右手拇指螺紋面為着力點置于脾俞、胃俞二穴,餘四指自然屈曲放于背部以支撐,拇指及前臂施力點揉脾、胃俞兩穴,每穴5分鐘左右,以酸脹為度,以病人耐受為度;

接着,讓患者變換體位,采取仰卧位,雙下肢屈曲以放松腹部肌肉,采用中指揉法,中指羅紋面着力,按揉中脘、章門穴,每穴為5min。手指點穴剛柔并濟,點揉時候由輕及重,由淺入深,使患者有酸、脹、麻的感覺。

針灸俞募配法(俞募配穴法手指點穴在治療脘腹脹痛中的應用)2

針灸俞募配法(俞募配穴法手指點穴在治療脘腹脹痛中的應用)3

最後:在以上穴位用自制的健脾和胃貼穴位貼敷,并囑其患者改變自身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調暢情志,飲食規律,戒煙酒、濃茶、咖啡,宜易消化、清淡飲食。

經以上方法治療3次後,患者胃痛腹脹消失,食欲大增,寐安,二便調。此後規律治療,跟蹤随訪,胃痛未發作。

治療期間分析到:

背俞穴是五髒六腑經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一般髒腑發生病變時,可在相應的背俞穴、募穴出現反應,表現為疼痛、壓痛或者敏感等。正如《靈樞·背腧》雲:“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在點揉患者脾、胃俞兩穴,患者不僅自訴酸痛非常,甚至在兩穴上還可觸及條索狀結節。另外,俞穴是聯系内外的樞紐,可通過背俞穴的壓痛、過敏、隆起、穴下的腫脹、軟結、硬結,熱、涼、癢或者是觀察期經絡巡行部位皮膚的色澤、瘀點、肌肉隆起、凹陷等反映出來。因此背俞穴是反映人體内髒生理、病理的窗戶。查其“壓痛”,明辨位置,探其性質,故俞穴不僅可以治療疾病亦可協助診斷。

而正如張景嶽謂:“五髒居于腹中,其脈氣俱出于背之足太陽經,是為五髒之俞。”根據背俞穴的穴性、穴理,所以點揉脾俞、胃俞可以起到扶正補虛、調節髒腑機能的作用。其次,募穴是五髒六腑經氣結聚于胸腹部的腧穴,與背俞穴相對。當髒腑發生病變時常常會以多種不同形式的陽性反應從所屬的募穴上表現出來,如壓痛、結節等。

《循經》中有一句話說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中脘正當胃脘中間,為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又為六腑之會。是胃之募穴,所謂“募”是髒腑經氣彙聚于胸腹的腧穴,而中脘是上述四經精氣交會之處,因而按揉中脘可以防治胃痛、脹痛、惡心、嘔吐、泛酸、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統疾患,起到溫通腑氣,調理中州之氣機之效。而章門為脾之募穴,八會穴之一,為五髒之氣輸注的處所。具有疏肝理氣,溫補脾陽之功。

最後再次強調:

選穴如用兵,穴位宜少而精,治療時可以直達病所,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手指點穴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配合穴位貼敷增強長期療效。

心得:

由于背俞穴和募穴都是髒腑之氣輸注和會聚的部位,與人體内髒相對應聯系,是其内髒的反射區,用于治療相關髒腑的病證,手指點穴和貼敷以上穴位可調節髒腑氣機、和胃止痛,溫中健脾。俞在背部屬陽,募在胸腹部屬陰,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說:“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從陰引陽即陽病行陰,其治在腹募穴;從陽引陰,陰病行陽,其治在背俞穴。由于髒腑之氣與俞募穴都是相通的,所以臨床遇到五髒六腑發生病變時,同一髒腑的背俞穴和募穴常常配合使用,稱俞募配穴。俞募配穴法充分體現了經絡的調節陰陽作用,俞募配穴既為前後配穴,又為局部配穴,二者一前一後,一陰一陽,相互協調,相輔相成,從病變局部着手調氣,能夠引經直達病所,平調髒腑陰陽,以達到陰陽平衡、陰平陽秘的狀态。

#暖榜健康超能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