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跟當時的當權者又有多大的關系?
這兩句是晚唐詩人杜牧《江南春》裡的詩句,作者在描繪江南美麗春色的同時,背後隐藏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千裡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一、真樓台還是假樓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兩句有兩層意思,第一是指眼前景,煙雨之中隐隐約約可以看到不少寺廟裡的樓台。《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中把杜牧刻畫景物的本事大大誇耀了一番,認為詩人用文字表達出了畫家難以企及的高度:
二十八字中寫出江南春景,真有吳道子于大同殿畫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畫不能到此耳。
清朝的何文煥在《曆代詩話考索》批評了楊慎的一段話:
升庵謂“千”應作“十”。蓋“千裡”已聽不着、看不見矣,餘謂即作“十裡”,亦未必聽得着、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裡。千裡之中,莺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台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名曰《江南春》,詩家善立題者也。
無論是千裡還是十裡,何文煥和楊慎都強調了詩人眼前景色的真實性。從杜牧的另一首作品《念昔遊三首其一》看,那時候應該還是有不少寺廟的:
十載飄然繩檢外,樽前自獻自為酬。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
不過,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見。很多人認為杜牧這首詩隐喻着興衰之感。黃生在《唐詩摘鈔》中說杜牧筆下不是寫真實景物,那些曾經的樓台都早已經不複存在,隻是詩人沒有直說,而用”煙雨中“曲筆道出:
曰“煙雨中”,則非真有樓台矣,感南朝遺迹之湮滅而語,特不直說。
當年南朝建了那麼多的寺廟,如今江山依舊,樓台已成遺迹,詩人在煙雨之中遙望似有似無,空留一番感慨和遺憾。不過杜牧雖然說“南朝”四百八十寺,但是就像白居易用“漢皇重色思傾國”來諷刺唐玄宗一樣,杜牧說的寺廟未必僅是前朝的寺廟,要知道唐朝那些年崇尚佛教,已經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
二、南朝舍身出家的的和尚皇帝
曆史上不少皇帝有怪癖,例如後唐莊宗李存勖喜歡演戲,明熹宗喜歡當木匠,齊廢帝東昏侯蕭寶卷喜歡開店鋪做買賣。而推翻蕭寶卷的這個梁武帝,卻是曆史上著名的和尚皇帝,他不但大肆建廟,甚至四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南朝四百八十寺,指的就是梁武帝時期的盛況,據說當年:
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産豐沃。
看來杜牧說的四百八十寺還少說了,不過詩家語的數字不必當真,無非是形容“多”的意思。
杜牧對梁武帝這種行為持批判态度,他在《杭州新造南亭子記》說:
梁武帝明智勇武,創為梁國者,舍身為僧奴,至國滅餓死不聞悟。況下輩,固惑之。
詩人說你梁武帝蕭衍那麼明智勇武的一個人,創立了梁國,卻因為笃信佛教舍身做佛的奴隸,竟然搞得國家滅亡,而自己被囚禁活活餓死也不醒悟。何況地位卑下的普通老百姓,他們本來就知識水平不高,豈不是更加糊塗了嗎。
老街以前的文章多次提到過梁武帝蕭衍,他是”竟陵八友“之一,永明體詩人中的代表人物。在學術上,梁武帝也曾撰有《周易講疏》《春秋答問》《孔子正言》等著作,可惜陷入佛學研究後竟然走火入魔了。
三、三武滅佛
有信奉的就有反對的。"三武滅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北魏 、北周還是南北朝劃江而治的時候,影響不到南方。
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是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的”佛狸“。
不過唐朝統一天下以後,再滅佛就影響到全國了。唐武宗李炎認為廢佛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懲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濟人利衆 《武宗本紀》,
會昌五年三月,唐武宗敕令不許天下寺院建置莊園,又令勘檢所有寺院及其所屬僧尼、奴婢、财産之數,為徹底滅佛作好準備。同年四月,僧尼不論有牒或無牒,皆令還俗;一切寺廟全部摧毀;所有廢寺的銅像、鐘磬悉交鹽鐵使銷熔鑄錢,鐵交本州鑄為農具。八月,下诏宣布滅佛結果:
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
由此可見,當時(845年)的全國的寺廟多達”四千六百餘所“,不知道江南有多少寺廟被拆除了。
四、杜牧的态度
對于杜牧來說,首先他反對梁武帝的行為,但是在杜牧的不少詩中似乎又對于佛教頗有好感,例如《将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中寫道: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
會昌四年至會昌六年杜牧任池州刺史,在唐武宗的毀佛運動中他是親身經曆者。後來他在唐宣宗大中年間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記》,詳細記載了武宗禁毀佛教事。
文宗皇帝嘗語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農人,今加兵、佛,一農人乃為五人所食,其間吾民尤困于佛。"...........武宗皇帝始即位,獨奮怒曰:"窮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萬所。冠其徒幾至十萬人。
後至會昌五年,天下寺至于屋基,耕而刓之。
佛教徒占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無論是土地還是人口都影響到了唐朝廷的統治基礎,因此唐文宗時就發現”吾民尤困于佛“。從《杭州新造南亭子記》一文表達出來的内容來看,作為要齊家治國的讀書人,杜牧應該是支持這一措施的:
今不取其寺材立亭勝地,以彰聖人之功,使文士歌詩之,後必有指吾而罵者。乃作南亭。“
不過,唐武宗在第二年就去世了,繼位的唐宣宗反其道而行之,于是轟轟烈烈的毀佛運動終于停了下來。
五、順便說一下拗體與救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是比較有名的拗體與救拗的例子。上句五連仄,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平仄仄【仄仄】仄。上句應該是中平仄仄【平平】仄,結果第五、六字都變成了仄聲:八十(古代是仄聲字)。
這種救拗的方式屬于大拗,必須救拗,否則就不是近體詩了。對句第五字以平聲救拗,多少樓台【煙】雨中,中仄平平【平】仄平。
結束語
從杜牧的《江南春》和《杭州新造南亭子記》可以看出,杜牧對于南朝梁武帝持有批評态度。詩中提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文章中也寫道蕭衍”至國滅餓死不聞悟“。說明杜牧詩中一定有興亡之感,隐含着對晚唐國運的擔憂。
從另一方面來說,也包含着對于佛教盛衰的嗟歎。
無論梁武帝這個人,還是梁朝一個朝代,或者佛教一個宗教,如果沒有大智慧,都躲避不了興盛和衰亡的自然規律。
@老街味道
李清照《如夢令》中“昨夜雨疏風驟”為什麼不是“風疏雨驟”?
學習填詞先從看懂詞譜開始 為什麼相同詞牌會有不同的詞譜呢?
王安石因這首詞被蘇轼稱為野狐精 李清照卻說王安石填詞是個笑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