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佾3.25》)
《禮記·樂記》中說: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正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正通矣。
本章就是孔子對古典音樂《韶》《武》的欣賞。
《韶》,舜時的樂曲。《春秋繁露》載:“舜時,民樂其昭堯之業也,作《韶》。”講究的是文治,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孔子對《韶》樂很是推崇,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盡善盡美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孔子本人也不反對武力,且不說隳三都需要武力。齊魯夾谷之會,也是根據他提出的“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布置,才使魯定公全身而退。孔子很了解人性,深知理想而不離現實。
文治武功,孔子更贊賞文治,武力隻是争取和平的最終不得已的手段。當然這并非是孔子的專利。尚武之兵家《孫子兵法》也是以“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為最高境界,希望“不戰而屈人之兵”。能憑三寸不爛之舌而定國安邦,誰願意流血犧牲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