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南懷瑾先生在太湖大學堂去世,南師一生弘揚中華三教百家,為人格外謙遜,生前對自己的評價用了八個字:一無所長,一無是處。
聽過南師的課或者看過他的書的人無不感歎他的知識淵博、博古通今,講起深奧的内容卻能深入淺出很容易聽懂。
盡管南懷瑾隻有小學肄業的文憑,但是卻憑借自身的苦學開悟,成名之後甚至在輔仁大學當教授,而且對儒釋道很多著述都進行過解讀,像《論語别裁》《孟子旁通》《我說參同契》《周易雜談》等等。
很多人把他稱為“國學大師”,自然也引來了很多人的不滿,台灣名嘴李敖在解讀易經的時候就說南懷瑾是個騙子,包括、北大教授等一批人說他是個“大忽悠”,甚至說他的書隻适合鄉野村夫看。
究其原因便是像南懷瑾這樣的國學大師,學曆竟然隻是小學肄業,而且學術界很多人推崇的是訓诂,所以對于南懷瑾的著述中不嚴謹之處也大加斥責。
南懷瑾老師在解讀這些國學名著的時候,為了讓不同層次的人都能聽懂,不斷地引經據典,甚至用一些典故來說,聽起來很容易入門,本身就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
研究學術的也挺好,但是跟南師承揚傳統文化是兩條路子,畢竟經過一個特殊時期之後,很多傳統文化都斷檔了,南師也很擔心中華文化無法接續。
從這點上來說,南懷瑾老師是善莫大焉,他沒有拘泥于形式,而是更加注重“道”的理解,否則容易走上歧途。
另一位國學大師曾仕強曾評價南懷瑾:南老師是雜家,他是有使命感的人,一定要把中華文化向世界宣揚出去,才不辱上天的期待。南老師講究實修實證,他教學生第一步就是叫你走路,所以南老師的學生一走路我們就知道。
《金剛經》裡有句話:凡所有相皆為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南師沒有着相,而是引導衆人去感悟,去體驗古人的思維,而不是去研究那些細微的知識。
南懷瑾老師走的是一條普度衆生弘揚中華文化之路,這注定跟嚴謹的學術體系不搭邊,而且結合自己的感悟,南師經常給出很多新穎的觀點,這也讓很多學術界的專家不理解。
南懷瑾老師生于1918年,少年時一心想做個俠客,因此癡迷學武,後來更是離開家鄉四處尋找大師。南師所學甚雜,甚至還拿過一個武術冠軍。
25歲時南懷瑾卻陷入了迷惑之中,我學武術究竟是為了什麼?後來機緣湊巧,南懷瑾碰到了後來的恩師袁煥仙,走上了潛心修道悟禅之路。
袁煥仙一生志在弘法,在他的感召下,南懷瑾改變了他一生的道路,對那些旁門左道的東西,已沒有太大的興趣了。也走上了一條普度衆生之路,開始宣揚中國傳統文化。
從籍籍無名到逐漸被大衆接受,從大學教授到國學大師,南懷瑾除了不斷宣揚傳統文化,還曾為家鄉籌資幾千萬美元修建了金溫鐵路造福大衆,晚年還在太湖邊上建立了太湖大學堂宣揚中國傳統文化。
南懷瑾老師一生留下了數以百萬字的著述,其中很多著述都是自己現場演講時的記錄加以整理而成。有點像《論語》,雖是孔子的語錄,但是是由其弟子整理而成。
對于國學的入門,建議你可以先看看南懷瑾老師的一些書,旁征博引引人入勝,入門之後如果還有興趣,可以再去找一些更專業的書籍去看看。
南懷瑾曾說:那些真正的中國智慧都在傳統經典之中,隻是普通人讀起來很難,但是隻有真正理解傳統文化才有智慧。
為懷念南懷瑾先生辭世10周年,出版社特别推出一套南懷瑾先生講中國智慧系列,包括《中國有文化》《人生無真相》《正道的謀略》,講透中國人立身處世的生存之道,讓你能看清大勢,順應趨勢成事成才。
越是看不清未來的時刻,越需要回首來時路!南師承揚中華文化的初心未來必定有更多人能懂,腹有詩書氣自華,喜歡的可以入手南師這套著述好好看一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