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主題為“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目前,我國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認定代表性項目10萬餘項,認定各級代表性傳承人9萬多人。非遺源于人民群衆的生産生活,非遺保護成果惠及人民。我們走近非遺的傳承者、受益者、傳播者,在他們的故事中感受多彩非遺的旺盛生命力。
中國文化遺産标志上方采用簡體中文“中國文化遺産”;下方采用漢語拼音“ZHONG GUO WEN HUAYICHAN”,各民族自治地區可使用當地少數民族文字,在對外交往工作中可使用英文“CHINACULTURALHERITAGE”或其他國家文字。标準色彩為金色,可根據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顔色,中國文化遺産标志核心的金飾文物圖案,除配合文字使用外也可單獨使用。标志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出土金飾圖案。
“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源自“文化遺産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産的高度重視和戰略遠見。文化遺産日,由馮骥才、鄭孝燮等專家學者倡議,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中國設立“文化遺産日”。 2016年9月,國務院批複住房城鄉建設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文化遺産日”調整為“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一、文化遺産的類型
我們通常所說的世界文化遺産,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文化遺産包括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兩種類型,相對應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有“世界遺産”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兩種遺産類型,分别對應《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截止目前,我國共有55處世界遺産和42處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二、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2020年12月17日晚,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人文之光網綜合整理,信息來源于人民網、央視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