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06 15:33:07

《小雅·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畝”,《毛傳》說“田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日畲(yú)”,說明這種野菜喜生于新開墾一年或二年的田地裡。苦苣菜和苣荬菜也可能生于開墾一年或二年的田地裡,但多生于林間草地或平地田間、空曠處或潮濕地或近水處,村邊路旁多見。如果說特意去新開墾一年或二年的田地裡去采苦苣菜或是苣荬菜,好像是選錯了地方。

如果抛開“芑菜似苦菜”這一根據,那麼隻要有些農田耕種經驗的人都會首先想到菊科薊屬的刺兒菜。刺兒菜最喜歡生于種植過一、二年的新田,也喜生于新開墾的及其它翻動過得土壤中,且繁殖能力很強,能成片生長;刺兒菜産地廣泛,幾乎遍布全國,也是萌生較早且被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

刺兒菜在山東(青州)俗稱“芑芑菜”(音),“芑芑菜”其音與“芑”相合,會不會就是芑菜呢?

“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大雅·文王有聲》)之“芑”有三種說法:一說同“薄言采芑”之芑,即野菜名,或說直說苦菜;一說草名;一說芑同“杞”,杞為本字,芑是假借字,應釋為杞柳。

說“芑”是野菜,是草、是枸杞都說的通。但泛指的野菜和草,枸杞都是别處很常見的植物,為什麼單說“沣水有芑”呢?隻是随意信手念來的起興之詞,與詩的主旨沒有一點兒關聯碼?

《大雅·文王之聲》所言皆追述周文王、武王先後平定叛亂,讨伐了四國及崇,遷京豐、鎬,建成了都城,并善用才德之臣,使“四方攸同”,“無思不服”。末章“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大意是說,武王日理萬機,給子孫後代留下了鞏固基業的偉大謀略,庇蔭着子孫後代。”那麼武王遺留下的是什麼樣的謀略呢?“沣水有芑”!

“芑”作木名,出于《山海經·東山經》:“其狀如楊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實,其名曰芑,可以服馬。”據說如果将芑樹的液汁塗在馬身上,就可以使馬馴服。故有古詩:“馬維剛駿,塗之芑汁,不勞孫楊,自然閑習。厥術無方,理有潛執。”會不會說武王給後人留下的正是這種像芑樹汁一樣,能使四方鹹服,天下歸心的治國謀略呢?

《大雅·生民》中的“維穈維芑”有多種說法:一說穈是“赤苗”,即紅色禾苗的黍,芑是“白苗”,即白色禾苗的黍;一說穈是“赤粱粟”,即子實為紅色的黍,芑是子實為白色的黍;一說穈是赤苗嘉谷,芑是白苗嘉谷;一說穈是赤苗紅米;芑是白苗白米;一說穈是紅杆的高粱或是子實為紅色的高粱,芑是白杆的高粱或是子實為白色的高粱。

穈、芑到底是指什麼,這個問題已經讨論了上千年,各有所據,這裡不作詳論。《毛傳》、《說文解字》、《爾雅·釋草》都說芑是白苗,郭璞注釋《爾雅》“芑,白苗”說“今之白粱粟”。

後人在解釋上的不同理解就出在這個“白粱粟”上。古代的“苗”即是統稱,又專指尚未結實的禾谷。現代植物分類學裡的“粱”,是谷子的統稱,也特指“飯谷”,“粟”是粱的一個變種,俗稱“粘谷”;而古文“粟”是指“嘉谷實也《說文解字》”,即谷粒。谷苗、谷實有紅白之分(相對而言),至今仍都在種植。因此,這裡的“芑”應該理解為“白苗嘉谷”。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詩經裡的芑字别解)1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詩經裡的芑字别解)2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詩經裡的芑字别解)3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詩經裡的芑字别解)4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詩經裡的芑字别解)5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詩經裡的芑字别解)6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詩經裡的芑字别解)7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詩經裡的芑字别解)8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詩經裡的芑字别解)9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詩經裡的芑字别解)10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詩經裡的芑字别解)11

詩經中的疊字怎麼讀(詩經裡的芑字别解)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