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脾胃不好怎麼調理最快最有效大人

脾胃不好怎麼調理最快最有效大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21:28:53

在長期的臨床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就是在許多胃腸道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着焦慮、抑郁的情緒。

在河南省人民醫院的一項調查中顯示,已确診的慢性胃炎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強迫、失眠、工作緊張等負面社會心理狀态,發生率遠高于正常人,認為這些因素是慢性胃炎發生的重要原因。

一、不良情緒對胃腸道的影響

以往我們通常認為,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發生的原因與幽門螺旋杆菌感染、胃粘膜損傷因子、免疫機制、飲食不規律、遺傳因素等有關。

脾胃不好怎麼調理最快最有效大人(脾胃不好怎麼辦)1

但是随着科技的進步,醫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現代醫學模式由單純的生物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心理和社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社會心理因素的刺激,能夠明顯影響機體的神經系統和内分泌系統,造成胃腸敏感性增高、運動功能失調。

淮安市淮陰醫院的一項臨床試驗表明,女性胃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以黛力新輔助治療,可以取得更好的療效,其治愈率要高于一般治療。黛力新即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是一種常用的抗焦慮藥,适用于輕中度的抑郁和焦慮狀态。

這項研究顯示,人在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之下,胃腸蠕動呈抑制狀态,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狀,而症狀的反複又加重了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态,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發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在治療中加入黛力新,可以減輕焦慮狀态,從而改善慢性胃炎的症狀。

二、傳統醫學對情志與脾胃關系的研究我國傳統醫學對心理因素與脾胃的關系早有研究,《黃帝内經》認為,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有分成五類,分别對應人體的五髒,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指出:“在志為怒,怒傷肝……在志為喜,喜傷心……在志為思,思傷脾……在志為憂,憂傷肺……在志為恐,恐傷腎。”

脾胃不好怎麼調理最快最有效大人(脾胃不好怎麼辦)2

在《素問·舉痛論》中又指出:“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由此可見,心理情志的變化與髒腑功能的強弱有着密切的關系。若情志失常,會導緻氣機升降失司,氣血功能紊亂,髒腑功能失常。

脾對應的情志為思,即思慮,在臨床上,或者在生活中,我們都能經常見到,因為思慮過多導緻的消化不良。其實不僅是“思”這一種情志,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不良情緒都對脾胃功能有影響,如焦慮、抑郁、沮喪、緊張、憂郁等等。

在清代唐宗海的《血證論》中說:“設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洩水谷,滲瀉中滿之證,在所不免。”

可見肝對脾胃有着重要的影響,《黃帝内經》中認為,五行相生相克,分别對應人體五髒,肝屬木,而脾屬土,五行之中木克土,因此肝髒的變化很容易影響到脾胃的功能。

對肝髒影響最大的情志應當是怒,“怒則氣上”,從而影響到肝的疏洩功能,進一步波及到脾胃。而其他的情志,如憂、思等,也會影響到氣機的升降,從而肝的疏洩功能失常。

由此可見,許多不良情緒都會影響到脾胃功能。

三、脾胃疾病的心理治療

中醫十分重視疾病的心理治療,《靈樞·師傳》中說:“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其大意是要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調整其心理狀态,使其主動配合治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現代我們常用語言開導、鼓勵、安慰、暗示等方法,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态,解除患者的疑慮,使其心情保持舒暢,從而使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

脾胃不好怎麼調理最快最有效大人(脾胃不好怎麼辦)3

四、使用藥物對不良心理狀态進行幹預

前面說過,在淮安市淮陰醫院的一項研究中,使用黛力新輔助治療慢性胃炎可以取得更好的療效,說明對不良心理狀态進行藥物幹預可以提高脾胃疾病的治療效果。而這一結論,也在多項臨床試驗中得到了驗證。

中醫治療中,也有許多對情志進行調節的方法,如疏肝解郁法、疏肝和胃法、健脾理氣法等,都可以對情志抑郁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常用方劑有逍遙散、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疏肝和胃散等。

五、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

在臨床上,我們常會采用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結合的方法,對脾胃疾病進行治療。

對于輕度抑郁的患者,通過語言開導等心理治療,加上常規的脾胃疾病治療方法,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對于中重度抑郁的患者,常常需要抗焦慮藥物進行幹預,嚴重者還需要西醫抗焦慮藥進行治療。

由于心理狀态的不同,有許多患者十分抗拒抗焦慮治療,在内心深處不認為自己的心理因素與本身的疾病有關。因此,在臨床上,醫生需要合理地引導患者,通過鼓勵、安慰、暗示等方法,使患者調節心理狀态,接受正規的治療。

六、結語

人有七情六欲,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做到對任何事都無動于衷,情緒的波動在所難免。但是,劇烈的情緒波動,長久的不良情緒,對脾胃的健康不利。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内守,病安從來。”

想要健康與長壽,需要保持樂觀的心态和舒暢的情志。精神樂觀就是防病的要素、長壽的法寶。

很多時候,當我們吃不下飯的時候,不要問自己脾胃到底怎麼了,要問問自己,為什麼不開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