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食品飲料行業的變化

食品飲料行業的變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9:04:06

食品飲料行業的變化(食品飲料行業的焦慮和重生 )1

2021年,“漲價”成為大衆消費品的關鍵詞。

特别是食品行業的主要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揚,大豆、原奶、包材、PVC、紙箱、運輸費用等輪番漲價。進入三季度以來,這些原材料的成本壓力不斷又向下遊傳導,企業漲價潮不斷湧現。到今年年底,大衆消費品漲價已經曆了需求疲軟、成本上漲,業績估值雙殺壓力的潰退階段。

截止12月,經過钛媒體APP梳理,今年以來結合公司公告、投資者活動交流和新聞報道,已提價或将結合綜合情況評估提價方案的超過28家消費品相關的上市公司中,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下半年以來,包括涪陵榨菜、海天味業、千禾味業、恒順醋業、安井食品、洽洽食品、中國旺旺、中順潔柔、安琪酵母等都加入了漲價行列。其中,有21家集中在食品飲料行業。

在傳統快消行業,食品飲料行業細分領域主要分為白酒,啤酒,軟飲料,乳品,速凍食品,調味品,食品綜合等9個領域。這其中,啤酒及乳業龍頭在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提價,面臨餐飲需求低迷、商超流量下滑及渠道庫存高企等壓力的調味品、速凍闆塊提價則略為滞後,海天味業等龍頭在第三季度提價後,二三線企業随後跟進。

有投資機構向钛媒體APP表示,越接近消費者的産品,越容易通過漲價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很多飲料企業通過推新品或者換包裝實現間接提價。比如可樂,這種即使價格不漲,但是它可以包裝小一點,少個50毫升。

但對于啤酒、乳制品、調味品、速凍食品等毛利率較低的細分行業,對原材料、包材價格的變動更為敏感,更易通過直接提價方式轉移成本壓力。另外,像茶百道、coco、一點點等新消費飲品早在年初因原物料上漲就被曝出漲價傳聞。對很多區域小品牌來說,成本漲價會讓品牌直接陷入困境。

關于食品漲價潮的原因,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中國快消品的漲價潮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從内部來說,如何在競争加劇的情況下提升整體的業績利潤和股價?提價應該會給公司帶來相應的紅利。從外部來說,成本的增加,讓有調價底氣和實力的企業有更好的發展趨勢。所以,漲價潮應該會帶來一個大分化的節點,‘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馬太效應會表現得更加淋漓盡緻。

回顧曆史,2006年至今,我國已經曆四次PPI大幅上漲,帶動食品飲料行業出現4次漲價潮。今年通貨膨脹的一個最大的特點,與2016-2017年相類似,同為PPI向CPI傳導,PPI/CPI出現較大的剪刀差。但與2016 - 2017年通脹引導不同在于,今年大衆消費品漲價受到疫情影響,經濟增速下滑,消費者實際支出放緩,消費環境整體遠不如2017年,終端市場的消費者們能否接受仍是未知數。

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的最新報告,2021年前9個月,中國快速消費品 (FMCG) 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6%,但整體市場在最近兩個季度回落明顯,Q3快速消費品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甚至下降了1.0%。

在這樣的“漲價潮”背景之下,食品飲料行業今年主流賽道的表現如何?又将如何逐步擺脫困境?

乳制品、飲料掀起提價熱潮,成本壓力何時緩解?

需求不振之際,快消品漲價很容易造成一個後果,傳統快消品的消費需求會被抑制,尤其是下沉市場的消費者會對價格變動更加敏感。

所以産品提價,在不傷害利潤的前提,一定是“賣方市場”,隻有這樣,提價之後,下遊才買賬。

今年三季度以來,奶價的漲幅已經逐步緩和,成本壓力高點已過。華創證券研報指出,考慮玉米、大豆等飼料原材料價格仍處高位,預計22年奶價仍以高位震蕩為主,但原材料上漲帶來的壓力能在明年上半年逐漸緩解。

以乳制品中的伊利股份為例,上遊議價能力強,成本費用控制良好;下遊定價能力強,提價效應可充分兌現,曆史提價後毛利改善效果非常明顯,原材料價格回落時,提價也會使得優質乳制品企業釋放更大業績利潤。

目前,飲料公司僅祖名股份在2021年11月對部分植物蛋白飲品出廠價上調 15%-20%,可口可樂對北京部分渠道提價,百事預計明年Q1提價。健康飲料安琪酵母于9月底和10月底進行提價,并被機構指出預計直到2022Q2-Q3才能實現提價正效應。

對飲料行業的原材料來說,本輪核桃仁、白砂糖價格上漲區間為2021年8月至今,PET 漲價區間為2021年1月至今,錫漲價區間為2021年2月至今,這些原材料價格目前仍處于爬坡趨勢。

國金證券認為,根據曆史經驗,飲料的原材料漲價周期一般為3-4個月。此輪漲價預計持續到2021年底,在飲料公司普遍不提價的情況下,預計2022年Q2-Q3利潤逐漸修複。但可樂兩強本輪提價,結合他們的渠道、品牌能力以及控費能力,預計将獲得利潤傳導釋放。

2016年以來,白酒闆塊上漲的核心邏輯就在于提價,尤其是今年10月份行業龍頭貴州茅台董事長更換帶給行業的提價預期。臨近年底,白酒價格也成為敏感點,在茅五提價熱浪聲中,近期,五糧液、舍得、泸州老窖、水井坊紛紛提價。

酒企“紮堆漲價”的背後動力仍是業績需求。在均飲酒頻次、人均飲酒量的雙降、茅台一瓶難求、白酒加劇分化的大背景下,白酒廠商,一般多控制下遊經銷商為己所用,在控價、提價上統一戰線,進退一緻,提升品牌形象,占領市場。

以今年以來已多次提價、停貨的泸州老窖來看,從漲幅上看,52度1573上漲了6.9%,38度1573上漲了5.6%。半年報顯示,1-6月,泸州老窖中高檔酒類産品實現銷售收入82.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45%,占泸州老窖總營收的比重為88.12%,毛利率高達85%以上。

白酒零售價不斷上漲,市場可不一定全盤買單。渠道改革的力度,未來的投放産量規模等同樣影響着白酒企業的真實盈利能力。

另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年初的時候,高端白酒漲價已在股價上有所表現,再加上當前市場監管機構對哄擡價格出台了監管措施,所以白酒企業提價後對業績的貢獻程度也不宜太過樂觀。

消費稅提上議程,或催生白酒行業洗牌

今年3月,财政部表示已将增值稅法、消費稅法等送審稿上報國務院,具體通過時間未知。8月17日,發表關于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講話,其中提到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要加大消費環節稅收調節力度,研究擴大消費稅征收範圍。

近年來,白酒消費稅的改革也呼聲漸起。市場普遍認為,白酒消費稅改革有兩個可能的方向,一個是将征收環節從生産後移至批發或零售環節。

建立在基礎稅率不變的前提下,根據已知的消費稅後移進行推斷,消費稅後移減輕酒企生産端稅負壓力,而渠道中批發和終端零售環節受影響較大,将可能導緻經銷商,更傾向于銷售渠道利潤豐厚的中高端産品,低端産品會被邊緣化,對于廠商,可能會通過提價來彌補渠道利潤的損失,轉移稅收壓力到消費者身上;

另一種則是從量計征方式的改革,但今年6月,就有人大代表建言改革白酒消費稅問題時提到,零售價3000元的白酒與10元米酒同征0.5元/斤消費稅不妥,并引發了市場熱議。

如果提升從量稅,有轉移支付能力的酒企可以通過提價将壓力轉嫁給下遊,而低端酒企因為稅負較高,将承擔更多壓力。

毫無疑問,無論是哪個方向的改革,白酒消費稅的推進無疑都将利好提價潛力大、增速快,渠道利潤相對較高的高端次高端産品和龍頭,比如品牌及渠道議價能力強的酒企受影響較小的茅台。

但對于“五泸”這樣渠道利潤率較低的酒企,則需要付出更多的營銷推廣費用和補貼,将更多的會侵蝕廠商利潤,加速行業内競争格局分化。

同時,消費稅改革也具有不确定性,白酒消費稅改革雖然理論上存在空間,但現階段可行性不高,真實改革措施還未可知。

對于白酒闆塊,不少機構指出,當下宏觀消費低迷,消費稅改革政策出台使行業估值短期存在進一步下探風險,但必定會在未來,催生白酒行業的競争格局大洗牌。

調味品尋新增長點懶人調料社區團購成新戰場

上半年,調味品行業整體處于低迷狀态,不少公司都面臨着成本持續上漲帶來的業績壓力。

海天味業上半年銷售毛利率近年來首次跌破40%,中炬高新上半年銷售毛利率同比下降4.84%,營收淨利雙降。千禾味業上半年毛利率同比降低7.52%。

公司股價也紛紛自高位下跌,今年以來,海天味業股價最高回撤50%,中炬高新和千禾味業均回撤60%以上。

原材料價格距離上一輪調味品提價周期已逾3年。今年10月份,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率先啟動産品漲價,成本漲價的壓力與競争壓力疊加影響也在不斷催生着調味品産品的結構升級

食品飲料行業的變化(食品飲料行業的焦慮和重生 )2

圖片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一方面,不少調味品企業将目光轉移到“懶人調料”等複合調味領域,以尋求新的增長點。此前主打單一調味品的巨頭如海天、千和、中炬高新等,今年紛紛将業務範圍拓展到複合調味品領域,推出炒菜醬、火鍋底料等産品。

目前複合調味料産品多為火鍋底料、中餐調味料以及佐餐醬三類,它的優勢在于,相對于傳統單一調味品,上遊原材料單品類占比相對較小,種類更多,需求分散,成本壓力相對較低。

對比複調料公司日辰股份和醬油公司千禾味業,複調料主要原材料達18種,而醬油主要原材料僅3種,同時下遊流通渠道的便利店、社區團購等消費場景也更多元化。

食品飲料行業的變化(食品飲料行業的焦慮和重生 )3

圖片來源:國聯證券研究所

國内懶人調料這類複合調味料的發展前景确實不容小觑,2020年中國的複合型調味品滲透率僅有26%,而美國和日本的複合調味品滲透率分别達到73%和66%。複合調味品也是調味料行業中增速最快的子行業之一,相關數據顯示,近5年平均年複合增速為15%。

盡管複合調味品市場規模僅為單一調味品的1/3,生産複合調味品的企業數量,卻占調味品企業總數的80%以上。小熊駕到、食範、加點滋味等新品牌也應需而生,“懶人調料”賽道越來越熱。

站在消費升級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95後、00後年輕人走進廚房,懶人效應、宅家文化盛行,“烹饪小白”群體在不斷增加,“用一包料解決一道菜”的懶人調料更迎合年輕人追求的方便快捷的做飯體驗。未來複合調味品也有望将在餐飲和消費端逐漸對傳統單一調味品進行疊代。

除了推出新的升級品類在消費場景上社區團購越來越成為調味品的主戰場

從消費者購買品類看,生鮮、糧油、調味品等日用品也成為社團團購平台引流的關鍵,調味品在食品飲料行業的社區團購表現也排在前位。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結合數據跟蹤和分析判斷,預計社區團購對主要大衆消費品行業層面提價(若有)的擾動程度由小到大排序如下:乳制品、食用油、啤酒、調味品、家庭清潔、生活用紙、休閑食品。

今年前半年,尤其是年初經銷商去庫存階段,調味品行業内幾家頭部調味品企業對社區團購這一新興渠道反應遲鈍,企業銷售受到沖擊。

随着以2020年底出台的“九不得”為代表的行業監管政策的出爐和實施,低價傾銷的行為将有所收斂,調味品企業也在積極通過産品區格等方式積極與團購平台對接。如今,社區團購的負面影響也在逐步減弱,有望成為調味品的重要渠道。

警惕漲價帶來“虛火”,産品升級才是破解之道

總的來看,從整個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今年食品飲料經曆了需求回落、成本大漲、估值消化三重困境,食品飲料闆塊的整體表現也在市場排名靠後,年初至今累計跌幅13.58%

除需求和成本端壓力之外,食品飲料闆塊年初在流動性寬松推動下估值達到曆史高位,年内估值大幅回落。有機構指出,經曆估值消化後,食品飲料闆塊估值已消化至近5年估值中樞,其中白酒已消化至中樞偏下,啤酒、軟飲料、肉制品估值已消化至低位。

可以發現,今年受經濟不确定性和行業低迷影響,部分食品飲料企業也開始計劃開展員工激勵,降低激勵成本,向市場釋放積極信号。三全食品、泸州老窖、熊貓乳品等已公告股票激勵或股權激勵方案;中炬高新、恒順醋業、雙塔食品等開展回購股份拟用于股權激勵。

展望明年,不少機構認為盡管需求回升節奏仍有不确定性,成本壓力已在傳導,食品飲料企業經營壓力最大的階段有望過去。

華創證券指出,當下大衆品企業迎來全面提價,戰略由全線潰退走向防守反擊,在21Q4-22H2,消費品經營将經曆駐守-反攻的節奏。展望來年,企業報表在未來1-2個季度或難以大幅好轉,需求回升之時有望迎來業績與估值的雙擊機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媒體表示,未來幾個月不會出現消費品價格全面上漲的情況。終端消費品漲價的情況,将在今年年中有望得到緩解。“一般來說,公司做出提價經營決策比較慎重,除了考慮成本、利潤,還需要考慮市占率。畢竟行業競争激烈,尤其是消費品市場,大部分公司會盡量避免因為提價而丢失市場份額。”

在闆塊估值回歸合理背景下,明年食品飲料行業的個股投資機會也将多于今年。對于投資者來将,在食品飲料行業,未來更需要關注的是今年提價後順利傳導至下遊,并且盈利能力有明顯改善的細分行業和公司。

不過提價未必皆能如願。很多龍頭企業提價後轉嫁成本壓力,刺激利潤增長,短期内股價上漲幅度也非常大,盈利也确實會得到改善,但最終的市場表現還是需要依靠長期的業績來兌現,尤其是對于次高端品牌來說,更需要受益于産品結構升級維持彈性增長。

無論是漲價、轉型還是開展股權激勵,傳統快消品真正的壓力還是來自于自身,專注改善單一傳統的産品結構和升級改革,企業最終才能走出“漲價潮”困境。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柳大方,編輯|天鵬)

參考資料:

FBIF食品飲料創新《這屆“懶宅”年輕人,正在悄悄囤調味品》

華創證券《食品飲料行業研究與投資策略:從困境走向新生》

萬聯證券《食品飲料行業周觀點:茅台批價回升釋放積極信号,大衆品漲價蔓延》

國金證券《食品飲料行業研究:白酒關注股權激勵,食品理性看待漲價邏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