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欣宇通訊員 許詠怡
小滿已過,預示着悶熱潮濕的天氣即将到來,濕氣開始嚴重。近日的廣州“夏氣”十足,濕熱交替抑或同行,讓人感覺全身不适、頭暈頭痛、倦怠嗜卧、心煩多汗、不思飲食、胸悶氣短或有低熱,舌苔厚膩,口淡無味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苦夏”或“夏痿”的表現。
“苦夏”症狀因何而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番禺院區中醫科鄭豔華副主任中醫師表示,主要有以下兩個因素:一是體質因素。“脾胃乃後天之本,若平時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就比較虛弱,又在飲食方面不加節制,如一會暴飲暴食,一會少吃甚至不吃,愛喝冷飲等等都會損壞我們的腸胃,以緻抵抗力減弱,就很容易患苦夏症狀。”
二是氣溫因素。夏季天氣較熱,空氣中濕度也較高,暑濕之氣便容易乘虛而入到人的中焦(即指脾胃部位),緻脾胃濕熱,即容易表現為頭昏納差,泛惡欲吐,形疲便溏等一系列脾虛濕困之證候。
推薦三款健脾祛濕提起最受大衆歡迎、也是廣東地區最常見的健脾祛濕方法,首選食療。鄭豔華推薦以下祛濕湯,供大家選擇。
一、芡實蓮子薏仁湯
薏仁健脾祛濕,是祛濕首選,藥食兩用,不傷陰,不傷津液;将薏米炒至不焦而黃,祛濕效果更佳。此外,芡實、蓮子、山藥有健脾益腎的作用。生姜、陳皮都有助于開胃祛濕。
材料:芡實30克,茯苓30克,新鮮山藥100克,蓮子幹30克,薏米30克,排骨250克,陳皮5克,生姜,鹽少許。
方法:首先把芡實、蓮子、薏仁放在清水裡浸泡清洗;将排骨剁成小塊,水開之後,焯一下;把排骨、芡實、蓮子、薏仁、山藥、陳皮和姜全倒進砂鍋裡,用大火煮開,煮開之後,改用小火炖一個小時,最後放鹽調味即可。
二、土茯苓眉豆豬脊骨湯
土茯苓性平、味甘,具有解熱毒、利水濕的功效,眉豆又名米豆、飯豆、甘豆、白豆,同樣具有去除水濕的功效。該湯可起到健脾益氣、祛濕利水、強壯身體的作用。
材料:土茯苓40克,眉豆80克,豬脊骨250克,生姜3片。
方法:将眉豆浸泡後洗淨,并用刀背将豬脊骨敲裂;将土茯苓、眉豆、豬脊骨與生姜一起放進鍋内用大火煮沸後,再改用小火煲1小時,最後放入适量的調料即可。
三、布渣葉五花茶
布渣葉是一種嶺南常用草藥,能清暑、消食、化痰,常用于感冒、中暑、消化不良、腹瀉等,是制作藥茶的合适藥材。此茶飲能清熱、解毒、祛濕。
材料:布渣葉、金銀花、菊花、槐花、雞蛋花各10克,木棉花15克。
方法:以上藥物加适量清水浸泡10分鐘,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煮15分鐘即可。可根據個人喜好加入冰糖或蜜棗,分多次服用。如果出現食欲不振,食滞腹痛,可以用布渣葉、山楂、麥芽各9克,陳皮6克,煎茶服用。
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