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自公元前230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結束,秦王嬴政耗費十年時間,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在39歲時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建立秦朝後,秦王嬴政也變成了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秦始皇先是派遣内史騰消滅了韓國。而在韓國滅亡之後,剩下五個國家的戰役都和一對父子有關,這就是王翦和王贲父子,他們堪稱秦朝建立的最大功臣。
一
具體來說,公元前229年,韓國滅亡後,秦始皇派遣王翦進攻趙國。在這場戰役中,王翦遇上了趙國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時間。對此,王翦采用反間計,導緻趙王遷冤殺了李牧。李牧被殺後,趙國自然是無力抵抗。于是,王翦勢如破竹前行,大敗趙軍,并殺了趙軍主将趙蔥,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原來的各處土地入為秦地,成為秦郡。
趙國滅亡後,王翦沒有停下腳步。公元前227年,王翦又趁勢攻占了燕國的都城,迫使燕王喜逃到了遼東地區。當然,因為遼東地區太過遙遠,王翦沒有繼續深入追擊,畢竟秦國還有魏國、楚國等對手需要解決。
公元前225年,經過短暫的休整後,王翦的兒子率領秦軍進攻魏國。雖然魏國的都城大梁城池堅固,不過,王贲采用水淹的計策,還是迫使魏王假出城投降。由此,三晉之地已經被秦國拿下了,這促使秦國在戰略上實現了對楚國的包夾。
二
在王贲消滅魏國之前,秦始皇曾派遣李信率軍攻打楚國,也即秦始皇也不想完全依靠王翦、王贲父子。不過,李信隻是率領了20萬大軍,再加上他自大輕敵,所以很快就被楚國大将項燕擊敗了。得知秦軍戰敗的消息後,秦始皇才後悔自己沒聽王翦的意見(王翦提議滅楚需要60萬大軍)。于是,秦始皇不得不親自邀請王翦出馬,并将60萬秦軍交給了他。
公元前224年,王翦領兵伐楚。因為面對的是項燕這位将領,加上楚國自身實力的尚存,所以王翦沒有貿然進攻,而是整整一年都堅守不出,這讓楚國将士非常難受。公元前223年,楚軍按捺不住,選擇向東移動。趁着這一機會,王翦在後面大舉出擊,成功擊殺了項燕這位名将。
不久之後,王翦率軍攻占了楚國都城壽春,俘獲了楚王負刍。在平定楚國後,王翦就在史料中消失了。對此,有觀點認為王翦急流勇退了。在王翦之前,立下赫赫戰功的白起被秦昭襄王賜死,現在,王翦為了自保,甘願放棄功名利祿。
三
當然,王翦隐退後,他的兒子王贲繼續獲得秦始皇的重用。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派遣王贲、李信進攻燕國。在奪取遼東地區後,秦軍俘獲了燕王喜,這意味着燕國的正式滅亡。同年,王贲回軍攻打代地,俘虜率領趙國殘餘勢力的代王趙嘉。必須要說的是,在楚國這一最棘手的對手解決後,王贲所面臨的國家都是相對較弱的。
公元前221年,眼看着其他五國已經相繼滅亡,齊王建意識到大事不妙,所以派遣大軍守衛齊國的西部邊界,不與秦國往來。于是,秦始皇讓王贲等人從燕國的南面攻打齊國,一邊是百戰百勝的精銳之師,一邊是不修戰備的頹廢之師,戰争的結果也是沒有什麼懸念的。在秦軍長驅直入後,齊王建不戰而降。在滅亡齊國後,秦始皇将王贲冊封為通武侯。和王翦一樣,王贲也在秦朝建立後功成身退。
綜上,王翦、王贲堪稱戰國時期最厲害的父子,二者的戰功放到任何曆史時期都是極為耀眼的。并且,他們的後代形成了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這兩大世家大族。在三國和南北朝時期,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長盛不衰,出現了王允、王淩、王導、王羲之等著名曆史人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