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座小型修道院中,有考古學家意外發現一具女性骸骨,該女性骸骨曾被專家稱為是“破解《蒙娜麗莎》微笑的終極秘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具骸骨的真正主人又會是誰?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片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擁有世界上最神秘微笑的《蒙娜麗莎》,一直是一幅享譽世界的名畫作品。《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油畫作品,目前被收藏于法國盧浮宮博物館。作者正是意大利著名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蒙娜麗莎》油畫中,主要展現了資本主義時期一位城市女性的典雅和恬靜,并從她的五官外貌中,折射出一種既幸福自信又幽怨哀婉的神情,反映出文藝複興時期人們對于女性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一直以來,後世人們都在揣測《蒙娜麗莎》的微笑,她的微笑中究竟蘊藏着多少情感?又折射出達芬奇怎樣的思想意識?至今還沒有人能給出确切的答案。更有趣的是,對于畫中《蒙娜麗莎》本人而言,她的原型又會是哪位女子,我們也無從得知。因為現代藝術家普遍認為,《蒙娜麗莎》中的女主角原型,很可能就是達芬奇的初戀情人,但也有人認為,她是給予達芬奇生命的母親。随着兩種聲音的不斷碰撞,有一種觀點開始甚嚣塵上,認為《蒙娜麗莎》中主角的原型,可能既不是達芬奇的情人也不是他的母親,而是一位絲綢富商弗朗切斯科•喬貢多的妻子,她的名字叫麗莎•蓋拉蒂妮。
這種說法是否真實可信?在沒有任何證據之前,幾乎沒有人敢确準它的真實性。即便是不少曆史學家與考古專家們共同發聲,也沒有人在鐵證出山之前選擇相信。如果能讓該言論變成事實,必須要拿出足夠的證據,隻有證據才能證明科學的嚴謹性。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考古專家們在一次例行考古行動中,偶然發現了一個,有可能解開《蒙娜麗莎》“大秘密”的金鑰匙。
2012年7月,意大利考古專家來到佛羅倫薩一座名叫聖厄爾索拉的修道院中,進行一次科學考察活動。這座修道院如今已經被廢棄,它已有幾百年的曆史,修道院中早已無人打理,顯得破敗不堪。在考古專家們對修道院遺址進行發掘時,偶然找到了一個人類頭骨,它被深埋于地下。随着考古發掘的再一次深入,考古專家們再次發現一具人類遺骸,并且在遺骸附近處,居然還有一具小型棺材。
正因為如此,有專家判斷,兩具遺骨很可能具有親緣關系,更重要的是,從史籍資料記載來看,絲綢富商弗朗切斯科•喬貢多的妻子麗莎•蓋拉蒂妮,就曾在該修道院出家。也正是兩具骸骨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蒙娜麗莎》與麗莎•蓋拉蒂妮的關系,後者很有可能就是前者的原型。接下來,如果考古學家們能夠充分證明兩具遺骨的親緣關系,就可以斷定上述結論。
正是靠着這樣一個推論,考古專家們才立即在遺骨上采樣标本,并送到生物實驗室中進行生物學DNA檢驗。可就在全世界都在期待研究成果時,考古學家們的研究便突然沒有了下文,至于結果究竟如何?沒有任何人能夠給出解釋。這不得不令人推測,剛剛被發現的女性遺骨,很可能與《蒙娜麗莎》沒有半點關系,否則不可能沒有任何結果。
其實從理論上來講,這個結果并不會令我們感到驚訝,畢竟該事件的匹配率實在太低。試想一下,幾百年中,修道院内應該生活過幾百名修女,她們也都有可能被埋在修道院中,考古專家們如何會第一次挖掘就能挖到真正的“主角”呢?從概率學角度而言,這次失誤就是一次必然。
科學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科學結論也都不是一天完成的。揭開《蒙娜麗莎》之謎,需要一定的時間,它是人類文化沉澱結晶的産物,更需要我們耐心搜尋,畢竟隻有付出努力,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