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初中語文論語十二章中的成語

初中語文論語十二章中的成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04:28:52

初中語文論語十二章中的成語(論語中的常見成語及解析二)1

點擊免費訂閱哦

初中語文論語十二章中的成語(論語中的常見成語及解析二)2

名著

知識是中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不僅在考試中會有涉及,多讀名著還對語文素養,作文素材的積累有着很好的提高作用,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出自論語的常用成語》,一起來了解論語中的常見成語都有哪些?

初中語文論語十二章中的成語(論語中的常見成語及解析二)3

《泰伯篇第八》

【戰戰兢兢】——戰戰:恐懼的樣子;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發抖的樣子。也形容小心謹慎的樣子。《論語·泰伯》(8·3):“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源自《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如臨深淵】——臨:靠近;淵:深水坑。如同處于深淵邊緣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極為謹慎。也形容小心謹慎的樣子。《論語·泰伯》(8·3):“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源自《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如履薄冰】——履:踐、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樣。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也形容小心謹慎的樣子。《論語·泰伯》(8·3):“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源自《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臨死,他說的話是真心話,是善意的。《論語·泰伯》(8·4):“曾子言曰:'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托孤寄命】——指受遺命托付輔助幼君;或君主居喪時,受命攝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常之重任。《論語·泰伯》(8·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任重道遠】——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曆長期的奮鬥。《論語·泰伯》(8·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死而後已】——已:停止。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身。《論語·泰伯》(8·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笃信好學】——笃信:忠實地信仰。指對道德和事業抱有堅定的信心,勤學好問。《論語·泰伯》(8·13):“子曰:'笃信好學,守死善道。’”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範圍内的事情。《論語·泰伯》(8·14):“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論語·秦伯》(8·17):“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斯文掃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論語·子罕》(9·5):“天之将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類鈔·三十四》:“巡檢作巡撫,一步登天;監生作監臨,斯文掃地。”

【空空如也】——空空:誠懇,虛心。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論語·子罕》(9·8):“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仰之彌高】——愈仰望愈覺得其崇高。表示極其敬仰之意。《論語·子罕》(9·11):“顔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誘人。”

【循循善誘】——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于;誘:引導。指善于引導别人進行學習。《論語·子罕》(9·11):“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欲罷不能】——欲:想;罷:停,歇。想要停止也不能停止。《論語·子罕》(9·11):“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待賈而沽】【待價而沽】——沽:賣。等有好價錢才賣。比喻誰給好的待遇就替誰工作。《論語·子罕》(9·13):“沽(賈)之哉!沽(賈)之哉!我待賈(價)者也。”

【善賈而沽】——賈:通“價”。善賈:好價錢;沽:出賣。等好價錢賣出。比喻懷才不遇,等有的賞識的人再出來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職。。《論語·子罕》(9·13):“沽(賈)之哉!沽(賈)之哉!我待賈(價)者也。”

【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論語·子罕》(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不舍晝夜】——舍:放棄。不放棄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論語·子罕》(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秀而不實】——秀:莊稼吐穗開花;實:結果實。開花不結果。比喻隻學到一點皮毛,實際并無成就。《論語·子罕》(9·22):“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後生可畏】——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論語·子罕》(9·23):“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年富力強】——年富:未來的年歲多。形容年紀輕,精力旺盛。《論語·子罕》(9·23):“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宋·朱熹注:“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

【松柏後凋】——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艱險的環境中奮鬥到最後。。《論語·子罕》(9·2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歲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艱難中能保持節操的人。《論語·子罕》(9·2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勇者不懼】——懼:害怕。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論語·子罕》(9·29):“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鄉黨篇第十》

【侃侃而談】——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論語·鄉黨》(10·1):“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屏氣凝神】——屏氣:抑制呼吸;凝神:聚精會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違心一緻。《論語·鄉黨》(10·3):“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莊子·達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食不厭精,脍不厭細】——厭:滿足;脍: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細做。《論語·鄉黨》(10·6):“食不厭精,脍不厭細。”

【适可而止】——适可:恰好可以。到适當的程度就停下來,不要過頭。《論語·鄉黨》:“不撒姜末,不多食。”宋·朱熹注:“适可而止,無貪心也。”

《先進篇第十一》

【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對惡人的詛咒。《論語·先進》(11·13):“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内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論語·先進》(11·15):“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過猶不及】——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适的。《論語·先進》(11·16):“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理屈詞窮】——屈:短,虧;窮:盡。由于理虧而無話可說。《論語·先進》(11·25):“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于口以禦人耳。”

【一日之長】年齡大或資格老的自謙說法。《論語·先進》(11·26):“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顔淵篇第十二》

【克己複禮】——克:克制。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論語·顔淵》(12·1):“顔淵問仁。子曰:'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别人。《論語·顔淵》(1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指萬事皆由天命注定。《論語·顔淵》(12·5):“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普天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論語·顔淵》(12·5):“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馬難追】——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論語·顔淵》(12·8):“夫子之說君子也,驷不及舌。”

【驷不及舌】——驷:古時由四匹馬拉的車;舌:指說的話。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論語·顔淵》(12·8):“夫子之說君子也,驷不及舌。”

【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論語·顔淵》(12·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察言觀色】——察:詳審。觀察别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論語·顔淵》(12·20):“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以文會友】——指通過文章來結交朋友。《論語·顔淵》(12·24):“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人。”

《子路篇第十三》

【名正言順】【名不正言不順】——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論語·子路》(13·3):“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手足無措】【無所措手足】——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論語·子路》(13·3):“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一言興邦】——指一句話可以興國。《論語·子路》(13·15):“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欲速不達】【欲速則不達】——速:快;達:達到。指過于性急圖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論語·子路》(13·17):“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論語·子路》(13·2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處,但不随便附和。《論語·子路》(13·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剛毅木讷】——剛:堅強;毅:果決;木:質樸;讷:說話遲鈍,此處指言語謹慎。孔子稱頌人的四種品質。《論語·子路》(13·27):“子曰:'剛、毅、木、讷,近仁。’”

《憲問篇第十四》

【危言危行】——危:正直。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論語·憲問》(14·3):“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披發左衽(rèn)】——左衽:衣襟向左掩。披頭散發,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為主。孔子《論語·憲問》(14·17):“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匹夫匹婦】——平民男女。泛指平民。《論語·憲問》(14·17):“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渎而莫知之也。”

【大言不慚】——說大話,不感到難為情。《論語·憲問》(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宋·朱熹注:“大言不慚,則無必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踐其言,其不難哉!”

【以德報怨】——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别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論語·憲問》(14·34):“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直報怨】——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對待自己怨恨的人。《論語·憲問》(14·34):“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德報德】——德:恩惠。用恩惠報答恩惠。《論語·憲問》(14·34):“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怨天尤人】——天:天命,命運;尤:怨恨,歸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怪别人。《論語·憲問》(14·35):“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循序漸進】——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論語·憲問》(14·35):“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知其不可而為之】——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論語·憲問》(14·38):“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