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旋轉“橋體”惟妙惟肖,拾“級”而上可見白色“透明橋面”……原本極其普通的珠子經過巧手串編,竟成了一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令人稱奇。
松江區中山街道南門居民區,70多歲的串珠達人孫兆玲曆時半年,用1萬多顆珠子手工打造了“舞龍橋”作品,用以慶賀新春佳節。
據介紹,舞龍橋是國内首座鋼結構螺旋景觀橋,也是松江新城國際生态商務區标志性景觀之一,位于松江區五龍湖上,全長51米,寬4.1米。橋體為簡支異形鋼桁架結構,橋梁采用個性化的扭曲空間鋼桁架結構。
用珠子串起這樣一座結構特殊的大橋,并非易事。孫兆玲幾次到現場查看,并查閱了關于橋的一些資料,如何展現橋體的立體感和螺旋感是整個作品的難點。
“橋上的一根根斜梁挺難串的,因為珠子串起來以後,要在沒有支撐的情況下不下塌,比較困難,我反複拆了串,串了拆,最終琢磨出了門道。”孫兆玲告訴記者。在串橋體骨架時,她還巧妙地使用了鐵絲,起到了固定支撐作用。
整個串珠“舞龍橋”長1.06米,寬0.25米,高0.32米,使用了4種不同的珠子。根據大橋不同部分的特點,分别使用了紅色方珠、紅色圓珠、白色夾心方珠、白色透明方珠,布局十分巧妙。1萬多顆珠子經過孫兆玲的一雙巧手,變成了一座靓麗獨特的“舞龍橋”。作品在居委會甫一亮相,便赢得了鄰居們的稱贊。
據了解,孫兆玲是土生土長的松江人,也是一名支内回滬退休工人,曾經遠離家鄉幾十年。退休回到松江後,在居委會組織的一次串珠課上,她跟着老師學起串珠,從此與串珠結緣,至今已堅持10多年。串珠幫助她慢慢融入社區生活,愛上社區這個大家庭,她也逐漸愛上串珠,她常說:“串珠串出了我退休後的精彩人生。”
她用靈巧的雙手串出了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串珠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都蘊含松江元素,如有軌電車“蠶寶寶”、“雲間第一樓”、“美麗方塔”等等,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和贊頌。孫兆玲在創造串珠作品時,不僅追求形似,更在乎傳神表意。在社區展覽室,記者看到了她的得意之作——微型“有軌電車”。黃色車廂,黑色門框,車頂一條黑色“辮子”,這輛長1.35米,由1500顆珠子串成的“蠶寶寶”惟妙惟肖。值得一提的是,車廂連接處的材料,她取用了家中廢棄的快遞袋,與有軌電車本身的綠色理念相契合。
在居委會支持下,孫兆玲民間技藝工作室也于2013年在南門社區挂牌成立,吸引了衆多社區姐妹們參與。除了串珠,工作室這兩年還增設了剪紙、刺繡、編織等項目。
欄目主編:黃勇娣 文字編輯:李成東
嶽誠 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