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世界語言去分類,可以把語言分為語族、語系、方言、次方言、片方言、方言小片、方言點等級别。根據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六版)》緒論第四頁中所寫的。我們漢語是屬于漢藏語族下的漢語語系,而漢語語系又分為了閩方言、粵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吳方言、官方方言、客家方言七大類。
其中北方方言又稱官話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以北方話為代表,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口的73%。北方方言可以分為華北-東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個次方言,也就是說我們比較熟知的東北話、四川話、陝西話、河南話等等都是屬于是北方方言的一種。所以其實這些地方說話的話,除了地方特色詞彙,我們還是能夠多多少少聽懂一些對方的意思的。
而其他大多數分布在南方地區的方言,識别難度就比較高了,很多時候可能對方一句話甚至一個小時說下來,我們也就隻能聽懂幾個詞彙。當然了,這些語言内部的變化也很大,即便是使用同一種方言的人,也互相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
客家話為例,客家話是漢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一種方言,主要流傳于廣東、廣西、江西、福建、台灣海南、四川等地區,是台灣省的官方語言之一,也是蘇裡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全世界約有9610萬人使用客語。客家有傳統:甯賣祖宗田,勿忘祖宗言。因此客家話是客家民系的認同标志,在很多地方,如果你有客家血脈而不會說客家話,也隻會被認為說客家後裔而非客家人。
客家話可以分為南片(嶺南音系)和北片(嶺北音系)兩個次方言等級。而南片又可以細分為粵台片、粵中片、潮漳片、粵北片四個方言小片,北片可以分為甯龍片、于桂片、銅鼓片、汀州片四個方言小片,共八小片。其下又有細分,比如汀州片所屬的上杭、長汀、永定、甯化等等地區其實語言差異性還是蠻大的,甚至于是各個縣、鎮之間都聽不懂對方說的話,就是各個方言點的差異。
客家話雖然随着曆史的變遷也吸收了不少的其他民系的語言。但是同樣還保存着諸多中原古漢語的傳統用法,所以其實很多用法就跟我們在課本上的文言文一樣,還是挺有意思的。下面拿出幾個單詞來給大家對比一下:
現代漢語當中的“早上”,在客家話當中發音為“朝晨”。在明朝末年淩濛初編著的《初刻拍案驚奇》當中也有類似于的用法:少不得朝晨起早,晚夕眠遲。
現代漢語中的“走”,在客家話當中的發音為“行”,而現代漢語當中的“跑”,在客家話的發音為“走”。這個在古代詩詞當中出現的也比較多了。例如《論語》當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裡的“行”指的就是走。《木蘭詩》中的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還有《石壕吏》中的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這兩句詩當中的“走”都是“跑”的意思了。
現代漢語當中的“吃”,在客家話當中的發音為“食”,“吃飯”在客家話當中根據早飯、午飯和晚飯分别發音為“食朝”、“食晝”和“食夜”。這個和日語當中現在的“朝食”( ちょうしょく)、晝食( ちゅうしょく)和夕食(ゆうしょく)類似。因為日語中借用的漢字是在隋唐時代的,而漢語發展史上的中古時期,而客家話留了較多的中古音成分,才會有這樣的巧合了。同樣的,我在學習日語的時候,發現“麒麟”、“日本”、“一、二、三、四、九”、“客家”、“世界”等單詞的發音的時候,和客家話發音也是一緻的,這個也是源于日語采音主要是采自隋唐時期的緣故。
此外,我們用客語朗誦中古漢語作品,如唐詩、宋詞,韻律方面比官話、普通話要吻合得多,能與《切韻》《唐韻》《廣韻》《集韻》等古代韻書記載的發音對應,客家話至今仍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所以許多客家的小夥伴們在學習很多文言文的時候遇到的障礙會相對小一些,因為可以直接用客家話去理解就好了。
當然了,現在蠻多的小夥伴們兒都還會争論的一個事情就是,客家話是古漢語嗎?在此我的觀點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所有方言,都是現代漢語,古漢語隻存在于古代。我們隻能說客家話繼承和保留了比較多的古漢語元素而不能說他是古漢語,同樣的,粵語、吳語、閩方言等方言也是如此。
圖:互聯網
文:悠然布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