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牛内髒,和汁稠味濃的牛雜不一樣,牛三星走的是爽滑鮮嫩的路線。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牛三星在賣牛雜的手推車中出現,到如今在廣州街頭随處可見。牛三星嫩滑爽口,湯底濃郁鮮美,這款廣州“土生土長”的小吃,已經在時代變遷中融入了的濃濃本土風味。
牛三星可以說是一款比較年輕的廣州特色小吃。大概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牛三星出現在廣州街頭賣牛雜的小攤上。但是,至于為何把這些牛内髒稱為“三星”、“三星”的搭配最初又是怎樣被發明的,如今已經模糊不清,即便是做了近四十年的老店也說不清其中的來龍去脈。
牛三星裡的“三星”究竟是什麼呢?如今,“三星”多被人認為是牛肝、牛腰和牛心,有的地方還會加入牛百葉、牛雙弦等。實際上,這“三星”并沒有一個标準,每一家店都有自己的搭配。
一碗牛三星看起來十分普通,做法也很簡單,卻非常考驗師傅的心思和技術。
每日清晨到屠宰場将新鮮的食材拿回來之後,必須要先去掉筋膜,反複地清洗,擠出内髒中的血水和污物。清洗幹淨之後,才能将内髒切片,加入酒、食鹽、堿水等材料進行腌制。這一切都要在早上開市之前完成。
每到飯點,食客到店點單之後,師傅就可以将腌制好的三星放入清水中燙熟了。“燙”是做好一碗牛三星最重要的步驟。燙的時間太短或太長都會影響牛三星的口感。因此,必須要燙得剛剛熟,内髒上還帶有一點點血絲,這樣吃起來才夠嫩、夠滑、夠爽脆。
一碗牛三星裡滿滿都是牛内髒,吃着不免有點膩味。所以,就如同是定律一樣,牛三星一定會搭配酸蘿蔔。蘿蔔的酸味瞬間将胃口都打開了,并且将牛三星的腥膩完美中和,又能把湯底的鮮味帶出來。這一舉三得的食材搭配,不得不令人欽佩。
如果單單将牛三星放入清水裡燙熟,顯然是無法入口的。這時,湯底就十分重要了。可以說,湯底賦予了牛三星靈魂,讓它從内髒的腥氣中解放出來,融入濃郁的香味,讓人念念不忘。
燙熟、撈起、裝碗,加入一把韭菜粒,一勺酸蘿蔔,再迅速從湯鍋裡舀出用牛骨、藥材等材料預先熬制多個小時的濃湯倒入碗内,滴上幾滴麻油,不用幾分鐘,一碗香嫩爽滑的牛三星就可以上桌了。
吃牛三星時,連湯帶料大口吃下,軟綿、爽滑的口感交織,肉香味一下子爆發出來,加上溫暖香濃的湯底,讓人不得不從心裡頭發出一聲贊歎:正!
上世紀70年代,牛三星還是被人丢棄的廢料,或者被拿去當作飼料喂魚,誰又能想到它日後會風靡廣州城呢?
那個年代工作難找,工資不高,不少人選擇了做些小本生意。做牛三星近四十年的麥叔說,當年,他的父母就是做服裝生意的,可以說是第一批個體戶了。後來,由于經營不善,為謀生計,便走上街頭賣起了牛雜,其中就有牛三星。在那個物質不豐富,菜式花樣少的年代裡,牛三星成為了大家解饞的一道美味,迅速地流行開來。牛三星的興起則大概是二十多年前。
盡管自家的牛三星早已聲名在外,許多人都慕名前來一試,麥叔仍守着一間隻有六七張圓桌的小店鋪,堅持着家庭作坊式的經營方式。當被問到是否會擴大經營時,他倒是很“佛系”:“反正我是不做啦!老了,做了那麼多年,這些就留給孩子們想吧!他們想做就做,不想做關了也行。”
求穩、順其自然,常常是許多老店的的經營态度。
雖然麥叔的話很潇灑,但他也坦言,幾十年來,店鋪租金、工人薪酬、原料價格等等的成本都在上升,以前一個新鮮的牛百葉隻要二十多塊錢,如今要四百多元;當初一個月就百來塊工資,如今給三千塊也沒人願意做……說到這裡,麥叔有點發愁。他說,如今年輕人有那麼多選擇,做牛雜、牛三星的準備工序又十分繁瑣耗時,已經很少人會來做這麼辛苦的工作了。
幾十年過去,每一家店的牛三星都有自己的搭配、自己的湯底,但他們都堅持着原來的味道,未曾變過。隻是面對着日漸上升的經營成本,這些至今還依靠手工制作的老字号小吃,如何在快速發展的大城市裡繼續生存,如何在時代巨變中接納不同的東西,又不失自身本色,曆久彌香,他們仍然在尋找着答案。
★
下一期吃什麼?你說了算!
★
關于廣州味道你還想知道多少?
快把你喜歡的、想了解的、
需要洋洋帶(bang)你(ni)吃的美食
統統在下方留言區砸向洋洋吧!
說不定下一期的美食由你來話事!
出品:廣州日報大洋網
文:陳海敏、羅楓霖
圖、視頻:袁世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