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論文的時候,免不了要引用外部文獻或者書刊雜志的内容來輔助表達觀點。
論文中需要在引用了參考文獻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論文的參考文獻章節對應列出。
一般來講,插入參考文獻在word中需要做到:
①如何正确生成參考文獻格式
②如何讓參考文獻完成自動編号
快速獲取正确參考文獻格式正确的參考文獻格式在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詳細規定了,我就不一一援引了,這裡告訴大家一個快速獲得格式文段的方法。
使用百度學術這個網站,搜索你引用的文獻标題,點擊對應條目下方的引用,就可以找到GB/T -7714規定的文獻格式。直接複制粘貼到參考文獻的位置就好。
正确地引用參考文獻
常見的做法
想要讓參考文獻自動編号,并且在被引用的位置進行标注,一般的做法是将參考文獻按格式粘貼到參考文獻章節,然後使用交叉引用的方式在論文中進行标注。
缺點:
這樣做的缺點是,交叉引用需要在完成論文寫作後,手動一個一個地進行添加,如果篇幅較長,引用的參考文獻數量較多,就會耗費大量時間去定位内容,一遍一遍地進行标記。
更好的選擇
更好的引用方式是在引用内容的同時,使用添加尾注的方法進行參考文獻的标記。
挑戰:
①默認插入的尾注是定位在文檔末尾的,當參考文獻章節後面還有緻謝,附錄,作者履曆等内容時,就會導緻所有的尾注出現在這些内容後面,而非緊跟着參考文獻。
②插入的尾注和正文内容之間還存在一條分割線,
③編号格式也和論文要求的不一緻,需要我們後期進行調整。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交給大家如何一一解決這三個小問題。
(以下操作均在完成所有參考文獻引用和标注後進行。)
将尾注固定在參考文獻頁面
整篇論文因為要實現三種不同的頁碼體系,所以會使用分節符,将論文分為①封面、中英文标題②摘要,Abstract,目錄③正文,參考文獻,緻謝。。。獨立的三節。
如果我們打開腳注與尾注的設置窗口,可以發現尾注的位置可以設置為節的結尾。
目前來講參考文獻頁面所在的第三節結尾是個人簡曆與在校期間刊發的論文,此時進行調整調整,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所以我們在參考文獻這一章後面插入【分節符-下一頁】将緻謝頁與個人簡曆頁面單獨劃分為第4節,這樣參考文獻頁就變成了第三節的末尾
此時我們再将尾注的位置更改為【節的結尾】,所有的參考文獻就會出現在參考文獻頁面啦。
删除标題與尾注之間的橫線
尾注前面的這條橫線的學名叫:尾注分隔符。
即使我們将所有尾注内容删除,它也無法被删除,但其實我們有辦法将它删除掉。
我們先将文檔切換到【大綱視圖】,然後在【引用】選項卡點擊【顯示備注】,此時頁面最下方會出現一個尾注框
将【所有尾注】更改為【尾注分隔符】,就能看到一條細長的線條,這就是尾注分隔符,選中後就可以将其删除。
關閉尾注窗口和大綱視圖之後,你會發現,參考文獻章節标題和尾注間的橫線消失了。
批量修改參考文獻編号
尾注中的參考文獻,編号都是以上标的格式存在的,而我們需要的是非上标格式的。
而且論文要求的編号格式都是帶有[]的,例如[1]、[2]、[3]這樣的,而尾注中的編号都是沒有括号的。
所以我們還需要對編号的格式進行批量替換。
為尾注編号添加括号。
①打開查找和替換窗口,點擊左下角的【更多】,然後在【查找内容】框中使用【特殊格式】添加【尾注标記】,
②在【替換為】框中輸入[^&]
如下圖:
點擊全部替換,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尾注編号和尾注标記都加上了[]
取消尾注編号的上标
①選中參考文獻中的所有尾注内容,打開查找與替換窗口
②在【查找内容】框,點擊【格式】-【字體】裡勾選【上标】
③然後在【替換為】框裡,依次點擊【特殊格式】-【查找内容】,并在【格式】-【字體 】裡取消【上标】的勾選
效果如下圖:
點擊全部替換,就完成了尾注編号上标狀态的取消,得到下圖的效果
這樣一來,就完成了尾注法插入參考文獻的所有操作。剩下的就是根據論文的格式要求,調整參考文獻文本的格式啦。
延伸拓展
很多學校對論文的頁眉頁腳有進一步的要求,要求每一章節的頁眉頁腳都顯示該章的标題名,此時就需要為每一章單獨分節,這樣一來,我們在更改尾注位置為【節的結尾】時,尾注隻會移動到對應的章節末尾。
此時我們需要做的是在每一章的正文部分對頁面的布局參數進行調整,取消該章節的尾注。
具體操作如下:
将光标放在對應章節的正文任意位置,然後點擊【布局】-【頁面設置】右下角的箭頭,打開頁面設置窗口
勾選【取消尾注】選項,此時該節末尾的尾注就會自動移動到下一節末尾
其他章節以此類推,對章節取消尾注,直到尾注全部集中在參考文獻一節即可。
好啦,經過了這麼硬核的尾注法插入參考文獻的操作,估計你再也不會被尾注的問題所困擾了,最後問你一句,你學會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