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地理志》是中國沿革地理學的開山之作,其内容深深的影響了後世正史對于地理志的編纂,并開創了一個以疆域和政區為基礎的地理志範式。
《漢書地理志》書影
一、《漢書》所創立的地理志中國正史的地理志是從班固所著的《漢書》開始的,也是《漢書》中的十志之一,分為上、下兩卷。
《漢書•地理志》是我國正史中最早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學著作,而地理志被中國之後十五部正史所沿用,但一些正史并非都是取“地理”作為其名,如《後漢書·郡國志》、《宋書•州郡志》、《南齊書·州郡志》、《魏書•地形志》、《舊五代史•郡縣志》等,但其内容與地理志無異。
《漢書·地理志》另外一個開拓就是對古代疆域與政區地理進行詳細的介紹。以前的地理著作,如《穆天子傳》、《周禮·職方》、《尚書·禹貢》等,大多數都是以山川或者河流作為主體進行論述,但對于疆域的範圍、政區的沿革、經濟與人口的狀況大都不重視,更缺乏統一且嚴謹的體例,但《漢書·地理志》打破了這一傳統。
班固像
二、《漢書·地理志》的内容從内容上看《漢書·地理志》整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在文章的開篇《漢書·地理志》就引用了《禹貢》與《職方》對黃帝以來疆域的變遷情況。
大禹治水
而從第二部分開始《漢書·地理志》就是列舉了西漢元始2年(即公元2年)全國所統轄的103個郡國與所轄的1587個縣、道、邑、侯國的沿革狀況,而這部分占據了地理志的主要篇幅。除去這套總表本身的價值外,許多地名下的小注也有自己的特點
比如對名山和祠堂的介紹,兼具說明位置的作用。如在新豐下注“骊山在南,故骊戎國”。華陰(今渭南附近)下注“太華山在南,有祠,豫州山”。再如上黨(今長治附近)“有上黨關、壺口關、天井關、師古曰,研音形”。
今天骊山風景
再如對河道水源的記載,其水流經幾縣,過幾裡都有詳細的記述,這說明漢代的史料已經相較于前朝有了飛躍性的提升。如對金城郡(今蘭州)詞條的記述:“積石山在西南羌中,河(其指代黃河)水行塞外,東北入塞内,過郡十六,行九千四百裡。”(指漢裡,1漢裡約今415.8米)文章詳細記述了黃河在今天蘭州段的走向,過的郡數,以及行所行的裡程數字。類似于這樣的記載在《漢書·地理志》裡還有很多,大大豐富了人們對于漢代時全國經濟發展與變化的了解。
《漢書·地理志》的第三部分,在《史記•貨殖列傳》的基礎上,收錄了劉向的“域分”與朱贛的“風俗”,将全國按照地理劃分為秦、魏、周、韓、越(同“粵”)15個地理區域,并對各個區域的沿革、疆域、城邑、物産、風俗等進行記述,并論述了各區域的内部差異。例如對巴蜀地區的介紹:“巴蜀廣漢本南夷,秦并以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這體現古人早期已經具備對區域地理學與人地關系思想的意識。
今日的巴蜀岷江
三、《漢書·地理志》的影響班固創立的《地理志》在之前《尚書·禹貢》與《周禮·職方》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所發展與提升,内容相較先秦時期的地理著作與文章更加精确化,系統化。并帶有濃厚的區域地理分區的特點。
其内容詳盡介紹了西漢時期的江河、政區、疆域、物産、風俗、人口等内容,這是之前的古代地理文獻所沒有的。《漢書·地理志》對于我國的地理學發展的影響是相當大的。這種志書的撰寫體例更是影響了後世正史關于地理志、全國總志,以及地方志的編纂。
《漢書·地理志》的寫作背景是在全國大一統形式下完成的,在穩定的政治與經濟環境的基礎上,班固很好的利用當時所留存于世的文獻與史料。
漢武帝劇照
由于曆代編修的疆域政區地理志是我國古代地理著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具有傳統特色。
文史君說《漢書·地理志》是在《禹貢》等先秦地理文獻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不但繼承了《禹貢》系統且理性的分析模式,更詳盡且更加具體的介紹了西漢時全國的疆域、政區、人口、經濟與物産的情況。這種“地理志”的體例深深影響了我國漢代以後地理學,以及今天曆史地理學發展。
參考文獻1.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編輯:《中國古代地理文獻選讀》,科學出版社,1959年。
2.王成祖:《中國古代地理學(先秦至明)》,商務印書館,2015年。
(作者:浩然文史·禹貢行者)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